(1903~1976),浙江義烏人。我國左翼文化運動領導人之一,優秀共產黨員,著名的無產階級文藝理論家、魯迅研究專家、詩人、作家。
馮雪峰(1903~1976),浙江義烏人。我國左翼文化運動領導人之一,優秀共產黨員,著名的無產階級文藝理論家、魯迅研究專家、詩人、作家。
純 粹 的 山 里 人
1903年6月2日,馮雪峰出生于浙江義烏赤岸神壇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里,取名福春。雪峰是他自己改用的名字,可能與他故居附近有座名為“雪峰”的山有關。畫室、洛揚、成文英、何丹仁、呂克玉等是他的筆名。
他家祖祖輩輩不識字,祖父馮薪水是勤勞起家的老農,父親、母親都是農民。祖父的倔強性格和母親的善良、慈愛,給了少年雪峰最大的影響。他從小就上山砍柴,放牛割草,以后下地學干各種繁重的農活,經受過勞動和生活的艱苦磨煉,同時也受到了浙東農民那種質樸、耿直和倔強的氣質的熏陶。
魯迅曾說,雪峰人很質直,是浙東人的老脾氣。雪峰自己也說過:“凡在我們地方的人都有這特色,身體堅硬,皮色焦黑,石一般的心的癡呆,恰恰和我們的地土相合。我們是純粹的山里人?!彼幸皇自缙诘男≡姟队旰蟮尿球尽?,集中反映了他倔強、執著和堅韌的性格特征?!翱偛幌⒌貏雍恰?,小小的蚯蚓具有多么倔強的生命力。詩作在《小說月報》發表時署名“伴耕”,表明作者立志像蚯蚓那樣,生命不息,耕作不止。他的這種農民的氣質,在他一生的曲折經歷中都有充分的反映。當他感到對方有居高臨下的官架子時,不管對方職位多高,資歷多深,他那浙東人的倔脾氣就會發作起來。1937年,因為博古推行王明路線的觀點,他同博古吵架,對罵起來,拍了桌子,拂袖而去。1954年,江青去過問《文藝報》,對他指手劃腳,要他這樣,要他那樣。他毫不客氣地說:“你不懂的事,別多管!”
走 上 文 學 之 路
馮雪峰從小天資聰穎,讀書成績優異,但也相當調皮,愛打抱不平。他在義烏縣屬第三小學讀書時,就愛好作文,尤喜詩歌創作,顯露了他的詩才。他看到學校里兩位不受歡迎的老師為生活瑣事爭吵的風波,便寫了一首
《兩只禿尾公雞》:
兩只禿尾公雞,
擺出拼斗架勢。
你不進我不退,
全是虛張聲勢。
小學附近的倍磊街,有個供奉于謙神像的于公殿。他瞻仰后寫過一首《于謙頌》:
于公業績,轟轟烈烈。
生為民族,死為社稷。
忠奸有分,雖死何惜。
后人紀念,仲夏大節。
從小酷愛寫詩的稟賦,促使他以后愛做新詩,并對中國新詩發展作出了貢獻。
“五四”運動爆發的那一年,雪峰已經小學畢業。他背著家庭,偷偷跑到金華,以第一名的成績為一位同學考上金華中學,所得報酬是路費和食宿費,然后又以第二名的成績考上了設在金華的浙江第七師范學校。他接受“五四”新思潮,帶頭反對學校當局的專橫壓制,發動了罷課,因此被開除了學籍。
1921年秋,18歲的雪峰考進了在杭州的浙江第一師范學校。該校在“五四”運動的浪潮中,與北京大學南北呼應,被贊為“當時南方最革命的學校之一”。他進校不久,就開始寫作新詩,投入反封建禮教的斗爭。他參加發起組織由新文學前輩朱自清、葉圣陶和劉延陵任顧問的文學團體“晨光社”。在這段時間里,他專注于寫詩。他對作家駱賓基講了他寫的一首沒有發表過的詩:
那小鳥兒,
口噙著一朵花,
從山南坡,飛過來!
告訴山背后的人們,
山那邊已是春天降臨的世界。
在朱自清、葉圣陶的教導下,他從一個文學愛好者開始邁上現實主義的文學道路。
接著,他先后結識了詩友汪靜之、潘漠華和應修人,結成“湖畔詩社”,成為“湖畔詩人”。他的湖畔詩,既保留了農民的本色,散發著泥土的幽香,又反映了一個知識青年的覺醒。因此他的詩受到廣大青年,尤其是來自農村的知識青年的歡迎。毛澤東特別贊賞雪峰寫湖畔詩的精神,認為他在《湖畔》里的詩寫得很好。雪峰作為“五四”以后有影響的青年詩人,在中國新詩發展史上,是一位勇敢的開拓者和耕耘者。正如詩人綠原所說,他是“新詩的開路人之一”,他的湖畔詩“足以奠定他在新詩史上的地位,是值得后人永遠景仰的”。
執 著 的 追 求
馮雪峰在浙江一師讀書時,貧困常常使他陷入窘境。他不得不輟學,去當學徒,當代課教師。然而生活的貧苦反而激勵他去作新的追求。他開始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和研究,成為《新青年》等進步報刊的熱心讀者。
1925年春,雪峰來到北京,與在北京大學念書的潘漠華住在一起。經濟困難使他不能成為北京大學的正式學生,過著近似流浪的生活。他一面與王魯彥等浙江籍的窮苦學生加入李大別等創辦的“工讀互助團”,一起打工謀生,當文學校對、家庭教師、故宮博物院雇員等,一面借潘漠華的入學證在北京大學旁聽。他繼續熱心于研究社會科學的理論,但不滿足于中文的馬列主義的譯著文章。于是,他以極大的努力,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完全自學,學會了日文。他從日文版書籍中,如饑似渴地閱讀了馬克思主義的著作。在學習和研究的過程中,他逐步樹立起共產主義的信念。
他非常崇敬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早期馬克思主義宣傳家李大釗,認真讀了李大釗的詩文。他認定,做李大釗這樣的人,才是青年的真正道路。然而不久他即受到了極大的刺激:他最崇敬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李大釗被奉系軍閥殺害了。就在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兩個月之后,在黑暗的血腥統治籠罩全國的日子里,不少人對革命的前途喪失信心而離開黨的時候,他毅然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他是在北京的中國大學支部加入中國共產黨的,介紹人之一是作家張天翼。同年11月,中國共產黨在北京的組織被奉系軍閥破壞。北新書局也被軍閥查抄。雪峰為紀念李大到等烈士,在一部譯稿的扉頁上寫了“這本譯書獻給為共產主義而犧牲的人們”的題辭,也被查出,因而被當局追緝。他不得不離京南下。
魯 迅 的 戰 友
1928年二三月間,馮雪峰離京到了上海。這時正值“革命文學”論戰,“創造社”集中火力圍攻來上海不久的魯迅。雪峰寫了第一篇評論魯迅的論文《革命與知識階級》,文章肯定了魯迅,批評了“創造社”在對魯迅的攻擊中所表現的宗派主義??小團體主義。這是中國文學史上正確評價魯迅的第一篇文學評論文章,也是黨內最早論述知識分子在革命事業中的重要性的文獻之一。中國現代文學史論家李何林在1929年4月,將雪峰剛剛發表的這篇文章輯人他編的《中國文藝論戰》一書,作為“革命文學”論戰的“很公正的結語”置于卷首。
從日文版譯本轉譯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著作的共同事業,使雪峰與魯迅接近起來。那時浙江一師的同學柔石經常同他談魯迅,把他吸引到魯迅身邊,使他很快得到魯迅的指導并建立起友誼。從此,他與魯迅并肩戰斗,在粉碎反革命文化“圍剿”的斗爭中,成為魯迅忠實的學生和親密的戰友。
魯迅參加“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并作為發起人,是中國共產黨通過雪峰征求魯迅意見的。魯迅、郁達夫、柔石和雪峰作為發起人,出席了成立大會。后來國民黨聲言要捕殺“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發起人。魯迅被國民黨政府通緝,避居日本友人內山完造家中。據《魯迅日記》記載,這期間雪峰探望魯迅13次,平均兩天一次。
魯迅參加發起和籌建“中國左翼作家聯盟”,也是和雪峰密不可分的。雪峰奉黨組織之命多次找魯迅,研究成立“左聯”事宜。魯迅在1930年3月2日“左聯”成立大會上即興作了《對于左翼作家聯盟的意見》的講話。雪峰根據回憶追記出了這次講話,其中有些內容是魯迅平時同雪峰交談時說的,經魯迅修改后公開發表。這是中國無產階級革命文藝運動中的一個綱領性文件。魯迅對“左聯”的領導,主要通過雪峰。雪峰當時任“左聯”黨團書記,后又任中共上海中央局文化工作委員會書記。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兼秘書長、宣傳部長李立三約見魯迅,也是經雪峰聯系并由他陪魯迅去的。在黨的負責人同魯迅之間有戰斗策略上的分歧時,雪峰作為中共黨員在組織上受約束,但在思想上敢于站在魯迅一邊。這正是他的黨性原則的真正體現。
1931年2月7日,柔石等五位“左聯”作家被國民黨殺害?!白舐摗币硎緩娏铱棺h,要悼念犧牲的同志,因此醞釀發行秘密刊物。柔石犧牲后,馮雪峰同魯迅商量出版秘密刊物。為辦這個刊物,他們仔細研究,作了縝密的安排。魯迅定了刊名《前哨》,并親筆題字。雪峰忙于寫稿、組稿,聯系印刷廠,參加校對和裝訂。魯迅寫了著名的悼文《中國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和前驅的血》,題目是雪峰加的。雪峰也寫了《我們同志的死和走狗們的卑劣》。這些凝聚著血淚和仇恨的文章,筆挾風雷,力逾萬鈞,像咆哮在黑夜的驚雷,震動了無聲的中國。4月20日,《前哨》第一期“紀念戰死者專號”編就?!肚吧凇废蛉珖?、全世界公開揭露了國民黨屠戮革命作家的罪行,引起了強烈的反響。魯迅和雪峰的這次并肩戰斗,是對反革命文化“圍剿”的一次針鋒相對的勝利反擊。就在這一天,魯迅攜家屬邀雪峰全家一起拍照留念。這是一張珍貴的照片,留下了共同奮斗的影像:一對親密的戰友,兩個革命的家庭。
魯迅同紅四方面軍參謀長陳康的兩次會見,以及準備創作反映紅軍戰斗的小說《紅軍西征記》,是表示魯迅與黨血肉關系的重要事件。這件事也是通過雪峰聯系的。在魯迅的遺物中,尚存一張陳康所繪的鄂豫皖紅軍作戰示意圖。這張有名的草圖是雪峰為讓紅軍的頑強英勇形象在文學作品中得到表現所作努力的見證。
雪峰還是瞿秋白和魯迅之間友誼的使者。當兩位戰友未曾見面時,雪峰就來往于他們之間,替他們轉送報刊,傳遞口信和商量意見。瞿秋白后來在給魯迅的信里,懷戀地說起:“我們是這樣親密的人,沒有見面的時候就這樣親密的人?!濒斞敢苍H筆寫立軸贈瞿秋白,寫的是:“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宾那锇着c魯迅的接近、相識、交往,乃至親密合作,共同領導“左聯”,共同無畏地投入反文化“圍剿”的座戰,雪峰功不可沒。
1936年4月,中共中央在陜北收到魯迅和茅盾的長征賀信之后,派馮雪峰作為中共中央特派員去上海,負責整理、恢復、重建上海黨組織和做好國民黨上層及地方實力派中的統戰工作。中央指示他先找魯迅、茅盾。雪峰找到魯迅后,有過多次長談,把他所知道的中國共產黨和毛澤東的一切,紅軍長征的經過,遵義會議的情況,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等等,都詳盡地告訴了魯迅。魯迅是先信服了毛澤東、共產黨,才相信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的,并且很快由相信到熱烈擁護。
雪峰請魯迅幫助在上海建立秘密電臺。后來魯迅的弟弟周建人冒著風險租到合適的房子。從此,上海中共地下黨組織同陜北黨中央有了電臺聯系。
1936年5月,魯迅把方志敏烈士的《可愛的中國》和《清貧》兩篇文章的手稿和給中共中央的信交給雪峰。魯迅說,方志敏給他的信,他洗出看過后就把它燒掉了,信的意思是請他設法把信和文稿轉交給中共中央。雪峰把方志敏給中央的信,洗出后抄送給陜北黨中央,把文稿交給已保存著瞿秋白一部分遺稿的謝澹如,直到上海解放。
是年10月,魯迅把親手編的瞿秋白的兩本精裝本《海上述林》讓雪峰轉送給毛澤東與周恩來。雪峰還以魯迅的名義送一只相當大的金華火腿給毛澤東。
魯迅提出“民族革命戰爭的大眾文學”和發表《答托洛斯基派的信》等三篇重要文章,雪峰有著歷史性的功績?!懊褡甯锩鼞馉幍拇蟊娢膶W”的口號,最初是雪峰與胡風議論過,魯迅同意,并作為最后決定者授意胡風寫文章發表的?!洞鹜新逅够傻男拧泛汀墩摤F在我們的文學運動》兩篇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重要文獻,都是雪峰擬稿,署名魯迅發表的。當時魯迅重病臥床。另一篇歷史文獻《答徐懋庸并關于抗日統一戰線問題》,則由雪峰起草,魯迅補充改定。這三篇文章,既是魯迅思想發展到高峰階段的標志,又是魯迅同雪峰革命友誼的結晶。
在魯迅逝世前的最后幾個月里,雪峰多次同他談共產黨,談毛澤東的卓越領導才能,談紅軍長征,談革命根據地創建,等等。魯迅在談話中流露出對中國共產黨的信賴和對毛澤東的敬佩之情。魯迅也清楚地意識到,正是雪峰,使他加深了對中國共產黨和毛澤東的了解,使他這段時間的心境變成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候。魯迅同李霽野說過,雪峰為人誠實可靠,通過雪峰,他與中國共產黨的關系更為親密。在溝通中國共產黨與魯迅的關系,加速魯迅向共產主義偉人的飛躍方面,雪峰為無產階級革命事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出生入死的地下斗爭
馮雪峰在上海堅持地下斗爭的30年代初期,正是白色恐怖籠罩全國,國民黨進行反革命文化“圍剿”的日子。雪峰時時處于被敵人追殺的危險之中。
1931年互月17日,柔石等被國民黨逮捕。雪峰并不知道,當天晚上仍到柔石的秘密住處去找柔石和馮鏗夫婦。他看見柔石租住的二樓窗開著,便喊了幾聲“平復!”在平時,柔石聽到叫聲,就會從窗口伸出頭來看看。這回卻不回答,而房子里燈卻亮著,于是繞道到后門上去。柔石的保姆見到雪峰,連連搖手,示意不要上樓。他知道出事了二樓已有“包打聽”在候人,拔腿就走。原來柔石有個暗號,只要窗開著,便是人在家。保姆不知道那個暗號,所以柔石被捕后還開著窗。
1931年5月,雪峰推薦茅盾擔任“左聯”行政書記。茅盾出面多了,因此引起了國民黨特務的注意。9月的一天,茅盾和雪峰在四川北路附近某中學開完一次“左聯”執委會,兩人登上了回家的電車。他們坐的是頭等車。車行了一二站,茅盾突然發覺隔著一道玻璃門的三等車箱內,有一個特務盯他們的梢。于是,他們決定分開行動。雪峰叮囑茅盾用換車的方法甩掉尾巴。茅盾在南京路下車,發現特務果然緊跟在后面,就換乘電車甩掉了這個尾巴。
1933年,由于王明“左傾”機會主義路線的影響,上海中共中央和江蘇省委受到嚴重破壞。是年11月,擔任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長的馮雪峰,有一次去法租界看一個宣傳部的干事。他不知這個同志在上一天已被國民黨逮捕。他剛進門,還沒上樓,就看見樓梯口旁有個彪形大漢,站在黑影里守候。這時,他迅速閃過一個念頭:這里出事了!他當即機靈地轉身跑出門道,沒跑幾步,就給背后緊追過來的特務抓住臂膀了。他膀子用力一揮,又趕緊轉身揮拳同兩個特務對打起來,接連幾拳猛打,使特務組猝不及防。他不及回顧,拔腿就跑,并利用租界的特殊情況,一面高呼“強盜綁票”,一面從人群中逃跑,穿過一家熟悉的書店,然后乘上出租汽車才脫離危險。
這時,中共中央機關秘密遷往江西瑞金。雪峰參加了這次轉移黨中央、保衛領導同志安全的工作。但是,在上海他已很難呆下去,由于叛徒的出賣,敵人顯然已經掌握了他的情況。中央局認為他在上海工作已不安全,決定調他到中央蘇區。
與毛澤東的交往
1933年12月,在中央蘇區瑞金,馮雪峰第一次見到了毛澤東。在這之前,他們雖沒見過面,但彼此都知道了。早在20年代,毛澤東就叫別人轉告,說他喜歡雪峰的詩,希望雪峰到南方來參加革命工作。雪峰對毛澤東當然知道得更多。所以他們一見如故,像朋友重逢一樣。雪峰向毛澤東匯報了上海的工作和左翼文藝陣營的活動。
雪峰任中共中央黨校教務長,不久,任副校長。1934年1月,他在瑞金列席了中國共產黨六屆五中全會。之后,又當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執行委員會候補中央執委。他經常與毛澤東接觸,交往甚多?;蛘呙珴蓶|約雪峰到他那里,或者他踱到雪峰的住處來。有時,中央黨校殺了豬,雪峰就請毛澤東來會餐。發了津貼,兩人就一道下館子。他們常一起散步,或促膝談心,交談不下數十次。他們暢談文學、詩歌,暢談上海文藝界的活動、共產黨的文化人、進步作家反對國民黨的殘酷野蠻屠殺和壓迫的英勇斗爭。
有一回,毛澤東到雪峰住處,見面以后,風趣地說:“今天約法三章,一不談紅米南瓜二不談地主惡霸,不談別的,只談魯迅好不好?”他告訴雪峰,他很早讀了魯迅的作品,《狂人日記》、《阿q正傳》都讀過。阿q是個落后的農民,缺點很多,但他要求革命??床坏交虿焕頃@個要求是錯誤的。魯迅看到農民的要求,毫不留情地批評阿q身上的缺點,滿腔熱情地將阿q的革命要求寫出來。我們共產黨人和紅軍干部,許多人看不到,對群眾的要求不理會,不支持。應當讀一讀《阿q正傳》。
在昏黃的燈光下,毛澤東靠床坐著,一面用舊報紙在桌上卷旱煙葉子,一面全神貫注地聽著雪峰談魯迅。雪峰扼要地介紹了魯迅到達上海以后所寫的雜文,尤其是幾次爭論中的文章。雪峰還將魯迅不想離開上海,謝絕到蘇聯去,認為在崗位上總能打它一槍兩槍的想法,原原本本告訴了毛澤東。他聽了很感動,說,這才是實際的魯迅。一個人遇到緊要關頭,敢于不顧安危,挺身而出,堅決將艱巨的任務承擔起來,是符合人民愿望的最可貴的性格。我們民族幾千年來多次瀕臨危亡,終于能夠維系不墮,就因為人民有這樣的性格。這是民族偉大的性格,在魯迅身上集中地體現出來。
有一天,張聞天和幾位中央領導閑談,雪峰也在場。張聞天想讓瞿秋白來主持中央蘇區的教育工作。議論中,博古認為也可以讓魯迅來擔任這個職務,說魯迅搞教育行政很有經驗。后來雪峰和毛澤東談起這件事。毛澤東非常理解魯迅,他反對博古的意見,說:“魯迅當然是在外面作用大?!?br />
毛澤東從未與魯迅謀面過。他對魯迅的斗爭、寫作、性格、結交的友人以及生活習慣等等,主要是從馮雪峰的介紹中了解的。雪峰是兩位未謀面的偉人之間的使者。
第五次反“圍剿”斗爭失敗后,中央紅軍不得不開始艱苦的二萬五千里長征。長征途中,毛澤東對雪峰非常關心。有好幾次,他搞到了當時奇缺的紙煙,就派人送給雪峰。紅軍過大雪山后,毛澤東看到雪峰還活著,非常高興。他跳下馬,把地圖鋪在路邊,給雪峰講了半個多小時,說明這一段軍事路線選得不好,如果選得好,還可以少犧牲一些同志。他還把瞿秋白犧牲的噩耗告訴雪峰,沉痛地對雪峰說:“不僅僅是你失去了一個好朋友,我也失去了一個好朋友?!?br />
1936年春,雪峰參加中國人民紅軍抗日先鋒軍渡黃河東征,任地方工作組組長。他率領的小組在征戰中和部隊失去聯系,經過十多天的艱苦轉戰才回來。后來毛澤東在一次會議上說:“誰說書生不會打仗?雪峰同志就會打游擊?!?br />
是年4月,中共中央特派馮雪峰到上海工作。行前,毛澤東、周恩來、張聞天分別同他作了長談,交代了任務。毛澤東同他談到深夜,并向他交了底。毛澤東說可以把底牌告訴你,現在主要的敵人是日本帝國主義,他們暫時很強大。要把他們趕出去,需要建立廣泛的民族統一戰線,這條戰線甚至包括了蔣介石本人在內。
雪峰離開瓦窯堡前,毛澤東、彭德懷特地聯名發電報給東北軍六十七軍軍長王以哲說:“寧方代表張子華偕敝方代表李允生(馮雪峰化名)十七日到達膚施(即延安),請見保護到西安,以便轉回南京,特此奉達?!?br />
在上海,馮雪峰還肩負著更重大的秘密使命,就是鉆到敵人心臟里,為中國共產黨同國民黨的秘密談判做好打前站的工作;同南京方面取得聯絡,做好對國民黨上層各個派系的統戰工作,以及華北、兩廣的抗日統一戰線工作,迫使蔣介石停止內戰。此事直接由毛澤東負責。為此,毛澤東于8月14日寫信給馮雪峰。信中說:
宋孔歐美派,馮玉祥派,覃振派,特別是黃埔系中的陳誠、胡宗南,須多方設法直接間接找人接洽,一有端緒,即行告我。你的通訊方法務要改得十分機密。董牧師要他專管接洽歐美,并與我處直接聯絡,不要經過你,以免生事。各種上層接洽之事,望寫一報告來。劉子青關系要搞得十分好,使他專心為我們奔走華北,旅費我處供給。虞洽卿、穆藕初有聯絡希望否?
毛澤東
八月十四日
毛澤東還復函二十九軍軍長宋哲元派到陜北進行聯絡的代表劉子青,請他同“韓復榘、張自忠、劉汝明、傅作義、閻錫山、商震六處,亦祈鼎力斡旋,直接間接進行聯絡”,并要劉子青向馮雪峰通報情況,進行聯系,“有何見教敝人之處,則請經過允生同志”??梢娧┓遑撚袑顸h上層進行統戰工作的全面責任,并不限于南京和上海兩地。
雪峰還為尋找毛澤東兩個失落的兒子毛岸英和毛岸青,做了大量工作。他終于在董健吾家找到了毛岸英兄弟倆。一個月后,他把毛岸英兄弟托交楊承芳,搭法國輪船經南洋去巴黎,轉到蘇聯莫斯科深造。
1936年10月初,雪峰以魯迅名義送火腿給毛澤東時,他自己也買了20條半線半毛的圍巾和5聽鐵筒的白錫包香煙一起送去。后來,雪峰主持魯迅先生喪事,在擬定治喪委員會的名單中列有毛澤東的名字。這份名單是雪峰留下的筆跡,它至今還珍藏在上海魯迅紀念館。
雪峰在上海出色地完成了中共中央交給的任務。1937年2月,他回延安向黨中央匯報工作。毛澤東和其他中央領導同志對他的工作表示滿意。他還向毛澤東匯報了尋找毛岸英兄弟的經過。
這次回延安,毛澤東和他談了十幾個夜晚。在黃土窯洞中,在油燈下,他們回憶長征,談“雙十二”事變,談中國革命的形勢,也談到魯迅的追悼會,談到國民黨統治區文化斗爭和上海各個方面的情況。毛澤東一再關切地問魯迅逝世前后的情況,還談到關于魯迅和魯迅作品的一些評論。
1942年,毛澤東在歡迎一批新到延安的作家時,主動問起馮雪峰的情況。當得知雪峰被囚于上饒集中營時,他立即與陳云商量決定,一定要把馮雪峰營救出來。他們當即就把這個決定電告在重慶的周恩來和董必武。
1945年抗戰勝利后,雪峰把自己在重慶出版的《鄉風與市風》和《真實之歌》寄給丁玲,轉給毛澤東。后來,毛澤東在赴重慶同國民黨談判期間,接見了雪峰,當面稱贊說:“好幾年來還沒有看到過像《鄉風與市風》、《真實之歌》這樣好的作品?!?br />
參 加 長 征
1934年10月,馮雪峰參加了艱苦卓絕的二萬五千里長征。在中國文學家中,親身經歷了反對國民黨的文化“圍剿”與軍事“圍剿”兩次偉大斗爭,并且站在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正確路線一邊的,實在屈指可數。
當時,瞿秋白也向中央提出參加長征的要求,并已作好準備,待命出發。但是,“左傾”領導者利用戰略轉移的機會排斥異己,甩“包袱”,以他身患肺病為由,沒有同意。瞿秋白服從組織決定,留在根據地打游擊。雪峰得知這一情況,特地去和他告別。瞿秋白緊握雪峰的手說:“不要為我的安全過分擔憂。你們突圍肯定比我更艱巨,道路更險阻。讓我們共同來承受嚴峻的考驗吧!”兩位戰友依依不舍。沉默了一會,瞿秋白忽然脫下自己身上的灰畢嘰長衫,披在雪峰身上,深情地說:“這件長衫伴著我戰斗了七八年,留下了與魯迅先生共同戰斗過的痕跡?,F在給你做個紀念,伴著你出征吧!”雪峰十分珍惜這種深厚的友誼,一直把這件長衫留在自己身邊,經歷了雪山草地的嚴峻考驗。被捕后還把它帶進上饒集中營,以后保釋出獄時又帶出集中營。它成了雪峰生命的一部分。
長征時,雪峰被編在“中央縱隊”里。這里的人都是中共中央直屬機關的干部。他先在羅炳輝任軍團長的九軍團任地方工作組副組長。遵義會議后紅軍整編,他又調到陳賡為團長、宋任窮為政委的紅色干部團,任肖勁光為隊長、莫文驊為政委的上級干部隊的政治教員。與他一起的政治教員還有董必武、徐特立、成仿吾和李一氓,被稱為“老同志”。對這五位老同志,中央軍委專門向干部團陳賡團長和宋任窮政委交代了任務,不能出問題。宋任窮特別關照“上干隊”,要求每天報告他們的情況,遇特殊情況可直接報告軍委,實際上是重點保護。遵義會議后任中共中央書記的張聞天,在上海地下工作期間就同雪峰熟悉,在中央蘇區中央黨校又一起工作,因此他時常抽時間來看望雪峰,告訴一些情況和消息。一次,他特地來告訴雪峰:留在中央蘇區的劉伯堅英勇犧牲了。劉伯堅是反對王明路線的,和許多反對王明路線的同志一道被留在蘇區,未能參加長征。雪峰沉痛地說:“他是應該和我們一起走出來的!”
宋任窮第一次見到雪峰,是1934年國民黨發動第五次“圍剿”的時候。那時,他也受到機會主義路線的迫害,被撤銷五軍團十三師師政委的職務,調到瑞金中央黨校學習,而當時雪峰任黨校教務主任。長征時,宋任窮任紅一方面軍干部團政委,雪峰調到歸干部團領導的上級干部隊擔任培養營、團軍政干部的政治教員,他們又并肩戰斗在一起了。宋任窮回憶說:“當時,雪峰已經是一位頗有名望的文學家,但沒有一點架子,和大家一樣的裝束,吃著一樣的飯菜,一樣地柱著棍子爬雪山過草地,歷盡艱辛。一位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生活多年的文化人,在極端艱難的長征路上,隨軍步行二萬五千里,一直堅持到陜北,是難能可貴的?!?br />
當時任上級干部隊政委的莫文驊和擔任政治科科長的蘇進,合寫了一篇題為《馮雪峰在長征中》的回憶錄。文章說:“雪峰同志人雖瘦弱,但精力總是那樣充沛。他政治理論水平高,說話也直爽,同我們很談得來,常常指點、幫助我們?!碑斠环矫孳姷募t色干部團與四方面軍的軍事學校合并為中國工農紅軍大學后,雪峰調任該校高級班的政治教員。校長、政委、政治部主任均未到職,學校的工作由李特和莫文驊負責。李特原是紅四方面軍的參謀長,任紅軍大學教育長,莫文驊任紅軍大學黨總支書記。當時中共中央與張國素分裂主義的斗爭,反映在紅軍大學,就是莫文驊與李特之間的尖銳矛盾。馮雪峰支持莫文驊向黨中央反映李特分裂主義的作為,還從理論、政策的高度分析了張國燾反中央的右傾機會主義路線的實質和產生根源及表現,使莫文驊“頓時覺得頭腦清醒了許多”。雪峰還指出:“同李特斗爭要抓住他搞宗派主義,抓住他分裂紅軍這個根本問題,不要同他糾纏小事,這樣才能幫助紅四方面軍的同志分清是非?!睍r至寫回憶錄的1985年,50年過去了,此事仍使莫文驊念念不忘,“著實嘆服雪峰的政治理論水平”。
雪峰曾向魯迅、茅盾、沈鈞儒、宋慶齡、史沫特萊等所有接觸到的中外朋友熱情地介紹過長征的偉大業績。用文學形式反映長征的偉大壯舉,一直是他耿耿于懷的強烈沖動。所以當1937年7月他在上海同博古激烈爭吵以后,他一氣之下,就寫信給潘漢年請假,要求回鄉專事寫作。請假獲準后,他在許廣平家住了幾個月,一邊看書,一邊擬寫作計劃。是年12月,他從上?;毓枢l義烏,專心致志從事關于長征的創作。到1938年底,他寫了五萬多字,暫名《紅進紀》,后改題為《盧代之死》。1939年元宵節前夕,雪峰與專程來訪的青年作家駱賓基作了三次徹夜長談,對駱賓基講述了《盧代之死》這部長篇小說的情節梗概,也給他看了小說前半部的初稿。這部小說寫得感人至深,以至40多年以后,駱賓基還能回憶起它的基本內容和一些動人細節。
到1940年10月,雪峰以三年功夫,終于寫成了長篇巨著《盧代之死》,共50余萬字。他寫信給老友樓適夷說,《盧代》已寫完了,年底可以動身。正當他準備離開義烏的時候,不幸被國民黨憲兵逮捕?!侗R代之死》手稿和關于長征的回憶札記全部散失,以后再也沒有能找回來。
雪峰深知這種著述的深遠歷史意義,因此重寫這部小說始終是他夢寐以求的。新中國成立后,他就在繁忙的工作中擠時間,重新開始寫《盧代之死》。為此,他非常重視保存有關長征的資料。在七年時間里,熬了不知多少個夜晚,《盧代之死》已陸續寫了幾十萬字的草稿。然而,一個晴天霹靂朝他打來??他被錯劃為“右派分子”,他被剝奪了寫作的權利。但他沒有絕望,只是把這部書稿鎖入箱子里。1961年10月,《人民日報》刊登了為馮雪峰摘去“右派分子”帽子的消息。摘帽后,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這部擱置數年的《盧代之死》未完稿,從箱子里拿出來,端放在案桌上。他要實現20多年來耿耿于懷的宿愿。然而,他正待動筆,卻被告知,他可以寫作,但像二萬五千里長征這樣偉大的革命題材,他不適宜寫。這傷透了他的心。他震驚了,他的帽子雖登報摘去,但他的“右派”身份并未改變。這一次,他沒有把稿子鎖回箱子里去,而是默默地將它投入熊熊爐火之中,付之一炬。從此,中國新文學史上失去了一部具有無比珍貴價值的巨著。唐?在馮雪峰的追悼會上,為這件千古痛心之事寫了一副挽聯:
一身硬骨頭,石壁鐵窗,靈山詩卷傳衷曲。
千載痛心事,雪山草地,盧代遺編付劫灰。
上饒集中營受難
馮雪峰在回義烏的三年時間里,除了創作《盧代之死》以外,還利用一切機會,為宣傳、組織抗日做了許多具體工作。組織農民成立抗日群眾武裝“同心會”。覓購槍支彈藥,準備在日軍入侵時開展游擊戰。聯合社會各界志士仁人,開展民族抗日統戰工作。會同朱祖芳、張希丕、朱國祥等創辦赤岸中學戰時補習班,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的政治思想教育。還為戰亂回鄉的知識青年作軍事知識的演講,培養他們的實戰本領。他給小舅父朱師德親筆寫了一副對聯:“劍戟未云折,虎狼莫敢游”,激勵親友敢于向虎狼似的日本侵略者作堅決斗爭。這是迄今唯一發現的雪峰的對聯。不久,他的祖父準備在神壇村南的大路邊修個涼亭,供過往行人休憩。他還親自書寫“必勝亭”三字,勒石為匾,以表示抗戰必勝的信念。
1941年1月,“皖南事變”之后,國民黨大肆逮捕共產黨員和抗日愛國人士。當時,雪峰正準備赴桂林,恰巧鄰村一進步青年從金華寫信給他,把國民黨在金華查抄進步文化新聞機構并逮捕10多名革命志士的消息告訴他。不料信被國民黨的特務機關查獲。于是雪峰被國民黨特務逮捕,押解上饒集中營。
雪峰到茅家嶺不到一個月,就染上了“回歸熱”。在無醫無藥的情況下,他躺在牢房的木板上,再也起不來了,是難友郭靜唐和毛鵬仙的相助才挽救了他的生命。接著,他又患了肋骨結核病,病情日益嚴重,竟至爛斷了兩根肋骨。一次,他昏迷不醒,憲兵特務以為他死了,把他丟在破廟里。幸虧難友發現,把他抬回來,用竹片刮去他胸口的爛肉和膿血,但無法阻止他的病情繼續惡化。難友毛鵬仙用一把刻圖章的小刀,一碗清水,給他開刀放膿,抽去爛斷了的兩根肋骨。當刻刀割開不上麻藥的皮肉,膿血直流時,徹骨的劇痛使他汗流滿面,但他咬緊牙關,不哼一聲。就是重病在身,特務還要逼他勞動、跑步,他?;璧乖诘?。
1942年6月,日軍占領金華逼近上饒時,集中營倉促撤往閩北山區。雪峰是難友中年齡最大病情最重的一個。從上饒到建陽的途中.他經受了疾病與敵人的雙重折磨。他倒在烈日下,再也站不起來。特務的皮鞭劈頭蓋腦向他抽來?!澳憔褪谴蛩牢?,我也走不動了!”他憤怒地說著,用冷冷的眼光逼視著特務分子。因為有已保釋出獄的郭靜唐的極力庇護,雪峰那天沒有被打死,他頑強地活了下來。
在這樣極端惡劣的環境中,雪峰沒有停止過同兇殘的敵人斗爭。他在難友中,首先在共產黨員中,進行了秘密串聯,并通過各種渠道與外界保持一定的聯系。他經常向大家講述中國共產黨的歷史,講中央蘇區和紅軍長征的故事,講述毛澤東、周恩來的革命生涯,講述魯迅的斗爭業績,講述國際友人史沫特萊和斯諾來華訪問的情形等。他還教人學日語,說不要讓蹲監的時光白白流逝。他的言行激勵了難友們與敵斗爭的決心,堅定了他們必勝的信心。他因此成了這批抗日囚徒的精神支柱,遇到問題總要找他商量,從越獄這樣的大事到同志間言詞不合那樣的小事,都找他談,要他拿主意。后來雪峰等被押到關押新四軍政治部組織部長李子芳等高級干部的石底監獄。雪峰等在墻底挖通了秘密通道,和住在隔壁牢房的李子芳等互相傳遞信息。他還借口看病,偷偷同新四軍高干接近,給他們傳遞一些外界的消息,也曾在經濟上為他們出過力。
雪峰以筆當投槍,即使在獄中也沒有放下戰斗的筆。公開的,他通過編墻報,巧妙地同敵人展開針鋒相對的斗爭。當時的墻報編輯還有郭靜唐、王聞識、吳大琨和林秋若等著名文化人,畫刊頭插圖的是著名版畫家賴少其。他的著名詩篇《普洛美修士片斷》就是發表在墻報上的。他在集中營開始了停筆14年的新詩寫作。他的深沉、悲憤、壯烈、激越的獄中詩,有的貼在墻報上,有的在難友中傳抄閱誦,就像黑夜中的火炬,燃燒在難友們的心坎里。長詩《靈山歌》是為紀念方志敏率部開辟根據地及其殉難的偉大業績而創作的,是他這一時期的代表作。靈山在茅家嶺北面,詩人在獄中與它朝夕相望。當年方志敏就曾在這里不屈地征戰。方志敏是他很熟悉很崇敬的革命家。他讀過方志敏的《可愛的中國》和《清貧》的手稿,并妥善保存著。他時常望著靈山沉思,悟出不屈就是靈山的靈魂。于是,他把自己強烈深沉的真摯感情,融入詩行中。詩人筆下鮮明美好、堅貞不屈的靈山,分明是歌頌方志敏烈士的偉大形象,也是歌頌整整一代無產階級革命戰士的英雄氣概?!鹅`山歌》是詩人對革命者不屈的斗爭精神的絕唱。他在獄中寫了50多首長短詩,托人帶給上饒的地下黨員廖卜三保管。由于白色恐怖和日軍對上饒地區的轟炸,這些詩稿全部散失。他出獄后,將自己保存的39首詩的底稿整理題名《真實之歌》出版。這是詩人用血寫成的謳歌忠貞不屈的詩篇。
幫助難友越獄,是雪峰成功的斗爭。他幫助著名畫家邵宇、賴少其越獄,把身邊僅有的幾十元錢送給他們作路費,給他們寫浙南幾個聯絡地址。他們越獄后就是按雪峰介紹的關系,經浙南到達上海,找到中共地下黨,回到蘇中根據地的。他還幫助集中營劇團、球隊集體逃跑的部分同志和與他一起住過醫務室的三位女同志脫離魔窟。特別是計惜英、楊良瓚、葉苓三個青年人的越獄,他的幫助更大、更直接。國民黨特務把雪峰、郭靜唐、王聞識、吳大琨與計惜英等人,組成“文化組”,與大家隔離,單獨關在一起。計惜英等三青年決心沖出牢寵,征求雪峰意見。他表示堅決支持,并要他們今后在表面上要與他們四個年歲大的人疏遠,造成不和的假象。于是他們之間逐漸“涇渭分明”。三個青年還故意與吳、王、郭大吵大鬧,制造假象,迷惑敵人。越獄前一天,雪峰作了周密安排:第二天晚飯后他們四人把憲兵引開,引得遠遠的,給越獄有較多的機動。他囑咐計惜英等三人走時務必將他們四人的毛線衣全部“偷”走。一則避免敵人對留下的幾個人有“參與共謀”的懷疑,再則在路途上發生困難時可變賣使用。他特別叮囑計惜英,不要忘記“偷”走他那件家里才寄來、還沒有穿過的毛線背心,它可以多換幾個錢用。第二天晚飯后,雪峰策動郭靜唐等一起把憲兵引開,要求看管他們的憲兵班長帶他們四人到半里路遠的小酒店喝酒,并盡量設法拖延時間,吃了兩個多小時。計惜英等三人利用這有利時機,順利越獄,隱身在崇山峻嶺之中。本來雪峰和王聞識準備逃跑,做一個王聞識的同鄉、憲兵副班長的工作,已經有了眉目。但為了幫助計惜英等,他們完全不顧自己。結果,計惜英等越獄后,留下的四人依法連坐,關了禁閉。敵人的進一步迫害落到了他們頭上,從此再也無法實現他們的越獄計劃了。
1943年,董必武告訴到達重慶的雪峰,是毛澤東、周恩來指示他營救雪峰出獄的。他說動了國民黨陳銘樞派的胡秋原打電報保釋馮雪峰?;锣l和郭靜唐幾次出面向集中營交涉,最后以治病為名保釋雪峰出獄。董必武與雪峰在1933年瑞金中央黨校共過事,在長征中他們都編在干部團“上干隊”,一起流過血汗。有件事足于說明他們間的革命友誼:董必武知道雪峰特別喜歡美國詩人惠特曼的詩。1945年他作為中國共產黨的代表,出席美國舊金山創立聯合國會議時,特地買了一部印得非常精致的惠特曼的《草葉集》,帶回來送給雪峰。后來雪峰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三代人同住一個不到20平方米的房間,他的房間只是用布慢攔成的一角,十大麻袋書只好論斤賣掉了。但是,這本董必武贈的《草葉集》,他始終十分小心地珍藏著。
銘 心 的 關 懷
1936年4月,中共中央派馮雪峰去上海工作時,周恩來專門同他作了長談,交代了在上海建立秘密電臺的任務,還給了他密碼和兩千元錢經費,約定他用“李允生”的化名。周恩來還親自派人護送他到蘇區與張學良部的交界處,同張學良軍隊中的地下工作人員接上關系。
馮雪峰到上海后,張聞天、周恩來于7月6日以“洛恩”的聯名信,指示他“應派得力干部代表黨或蘇(維埃)紅(軍)同兩廣,首先是廣西當局建立上層統一戰線”?!皩τ陧n復榘、宋哲元等發動反蔣的運動,我們也應積極支持?!币蟀选案髋煽谷盏奈溲b發動與民眾的抗日救亡運動密切結合起來,推動‘停止內戰,一致抗日’”。馮雪峰于1936年6月去香港同潘漢年見面,就是商量如何就近開展兩廣的上層統戰工作的。因為福建人民政府失敗后,原領導人和十九路軍將領李濟深、陳銘樞、蔣光鼐、蔡廷鍇等人都在香港。
在雪峰到上海三個月之后,7月26日和30日中共中央舉行的兩次政治局會議上,討論的具體問題之一,就是馮雪峰在上海的工作。從中央檔案館保存的會議記錄中查出,這兩次會議都充分肯定了馮雪峰去上海后的工作。毛澤東說:“上海的工作是有進步的?!敝芏鱽碚f:“要建立上海各地黨的基礎,必須多派如允生這樣的人去?!蓖瑫r又說馮雪峰的“工作范圍太復雜,在外交方面、政治方面都要他負責,事實上是做不過來的”。為此,對加強領導的人選作了醞釀。
1938年初,在武漢的中共中央長江局書記周恩來得知馮雪峰從上?;亓x烏后,馬上去電,要他“立即前往新四軍工作”。但不久,他不幸被捕,關進了上饒集中營。曾同雪峰一起被囚的難友林秋若,出獄后于1942年底到重慶,向周恩來匯報上饒集中營這個特殊監獄的殘酷斗爭情況。周恩來對雪峰十分關注,特別仔細地詢問她關于雪峰在獄中的一切。后來,為營救雪峰,周恩來根據毛澤東的指示,作了周密的具體布置。
1943年6月,馮雪峰被中國共產黨營救出獄,到了桂林。當時任中共桂林文化工作組組長的邵荃麟,把他出獄的情況報告了周恩來。不久,邵荃麟告訴雪峰,周恩來又派中共桂林統戰工作委員會書記李亞群把路費帶來給他,召他到重慶去。雪峰即從桂林動身,到了重慶。一見面,周恩來就興奮地擁抱了他。在上饒集中營遭受那么多苦難,在兇殘的敵人面前不曾流過一滴淚的硬漢子,此時此刻,怎么也忍不住激動的熱淚了。周恩來、鄧穎超還高興地留他一起吃飯。雪峰向周恩來匯報了上饒集中營的斗爭和自己這段歷史。當他談到在上海與博古爭論的事時,周恩來說:“當時你的觀點是對的,但是你的態度是錯誤的?!?br />
接著,周恩來又找他去談話,指示他在重慶爭取公開活動,參加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寫些文章,同時以個人名義做些統戰工作。還指示說,為了公開活動,可以去找韓侍桁、姚蓬子和老舍等人,解決住處問題。后來組織上認為雪峰住在姚蓬子處比較安全,因此作出決定,由董必武交代馮乃超,陪同雪峰去姚蓬子家,住在“作家書屋”。
1944年8月,周恩來得知著名作家王魯彥在貧病中逝世,親自發了唁電,安慰其家屬,并請雪峰轉送王魯彥家屬撫恤費偽幣一萬元。王魯彥是雪峰的至交。雪峰經過一些周折,把撫恤費交給處于饑寒交迫中的王魯彥家屬;真是雪中送炭。
1945年,毛澤東到重慶和蔣介石談判。雪峰最早把獲得蔣介石蓄意利用談判機會,企圖把毛澤東長期軟禁的情報報告了周恩來,使中共中央和南方局及早制訂了迫使國民黨保證毛澤東安全返回延安的有效措施。
1946年2月,馮雪峰奉命由重慶到上海,即向中共駐上海聯絡處報到,又在周恩來的直接領導下工作了。周恩來仍要他在上海做統戰工作、文化工作。他在周恩來的教導與榜樣的影響下,在上海文藝界做了許多細致的工作,團結了一大批黨外進步文藝工作者。他還不顧個人安危,冒險營救中國勞動協會周穎等22人和作家駱賓基。
1947年2月,國民黨迫令中央駐南京、上海、重慶等地擔任談判聯絡工作的代表撤離,最后關閉了和談大門。周恩來又一次把雪峰找去,告訴他蔣介石拒絕了中國共產黨的一切和平建議,決心內戰到底,因此,聯絡處的人員要疏散了,他自己日內也要返回延安。他指示雪峰繼續“留在上海做些文化工作,仍以個人名義做些統戰工作。組織關系保留在中央。有必要時可找江蘇省委”。雪峰在上海堅持到解放。
新中國成立后,雪峰歷任華東軍政委員會委員、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人民文學出版社社長兼總編輯。當時,胡愈之任出版總署署長。周恩來打電話給他:“叫馮雪峰做人民文學出版社社長,但待遇要比普通社長高一點,工資要高一點,要給他一輛私人用的小汽車?!北硎玖藢ρ┓宓闹匾?。那時,周恩來任總理兼外交部長,日理萬機,同雪峰的個人接觸少了,但他沒有忘記雪峰,特別是當雪峰遭受厄運的時候。1961年“右派”第一批摘帽時,周恩來親自提名為馮雪峰摘去“右派分子”的帽子。
雪峰從1933年到中央蘇區工作,就開始和周恩來交往。在幾十年的斗爭經歷中,周恩來對他的親切關懷,長期銘刻在他心中,使他對周恩來總理懷著深深的敬愛之情。1976年1月9日,當他一聽到周恩來總理逝世的噩耗時,本來患病的他,萬分悲痛,病情頓時加重。他對湯遜安、林秋若夫婦沉痛地說:“人民需要總理,革命需要總理,他不能死呀!”那一天,他從白天一直痛哭至深夜,處于極度悲痛之中。
杰出的文藝理論家
胡愈之在《回憶雪峰》一書“前言”中稱馮雪峰為“偉大的文學家”。這個評價,雪峰是當之無愧的。雖然他在生命的最后20年,沒有發表作品。但在他以前可以寫作的35年時間里,除了數量很大的翻譯以外,他發表的詩文,總共近200萬字。在他漫長的文學生涯中,主要是以文藝理論家的身份出現的,其主要成就是對革命現實主義理論的建樹。
馮雪峰的革命現實主義理論,是在繼承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經典作家遺產,繼承以魯迅為代表的“五四”文學革命傳統,總結左翼文學運動經驗的基礎上形成的。他以30年代首次發表的恩格斯論現實主義的信和前蘇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理論,以及毛澤東的《實踐論》、《矛盾論》為主要理論依據,結合中國的現實情況,著重強調;文藝應該忠實地反映人民變革現實的生活,生活既包括物質生活,也包括精神生活,特別是集中社會矛盾和歷史趨勢的斗爭生活;作家反映生活的過程,是“生活的歷史的實踐”過程,是主觀與客觀辯證統一的過程。他為此提出了“主觀力”與“人民力”這一對相互滲透、相互轉化的概念,認為作家在創作的全過程中,應從人民變革現實的意志和行動中汲取人民的力量,加強自己的主觀力量,以參與人民變革現實的斗爭。藝術創造不僅需要從生活的反映中追求客觀真理,而且更需要對社會、歷史實踐的關心、熱情和意志,以及藝術本身的志趣和造詣,藝術“只有在客觀真理,主觀實踐,和藝術創造達到高度的統一的時候才能獲得生命”(《關于形象》)。由此,他對藝術與生活。文藝與政治、主觀與客觀、世界觀與創作方法、作家與人民等一系列問題提出了較為辯證的看法。另外,他認為現實主義是作家對待現實的一種態度,是符合生活客觀規律的藝術地反映生活的普遍原則,是一個歷史的發展的概念。革命現實主義是以往現實主義在歷史新時期的發展。因此他在強調革命現實主義的同時,并不排斥一切具有現實主義傾向的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的文學派別。馮雪峰的革命現實主義理論,反映了無產階級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對文藝的要求,是在不斷地與資產階級文藝思潮的斗爭中,在克服自身的教條主義和宗派主義偏頗和錯誤的斗爭中發展和豐富起來的。
馮雪峰認為我國新文學藝術運動的主要錯誤傾向,是文藝教條主義。他是繼魯迅之后認識到教條主義危險的最早覺悟者之一。他認為自20年代末開展左翼文藝運動以來,這個問題就一直存在著,并未得到很好解決。因此,他在文學理論上,自覺地提出要與理論上和創作上的教條主義、策略上的宗派主義作斗爭,提出了一些與機械論相反的命題,為打開革命文學的廣闊發展道路而努力。他不僅從“左聯”時期以來就作了這樣的努力,而且在解放后作了更大的努力,探索社會主義文藝如何擺脫機械論的束縛,如何贏得更多的創作自由,如何加強和改善黨對文藝的領導,鍥而不舍,矢志不渝。
馮雪峰不斷總結新文學運動的歷史經驗。如 1931年10月,他為“左聯”起草一個關于創作問題的決議,即《中國無產階級革命文學的新任務》。茅盾說:“這個決議可以說是‘左聯’成立以后第一個既有理論又有實際內容的文件,它是對于一九三○年八月那個左傾決議的反撥,它提出了一些根本原則,指導了‘左聯’后來相當長一段時期的活動?!艺J為,這個決議在‘左聯’歷史上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標志著一個舊階段的結束和一個新階段的開始?!瘪T雪峰于1946年發表的《論民主革命的文藝運動》,是他著作中最有理論價值的一篇。文章在文藝為廣大的人民群眾服務、作家應投身并反映人民革命運動的現實斗爭等根本問題上,與毛澤東的《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是一致的。
馮雪峰是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翻譯家之一。早在1926年,他就從事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和前蘇聯無產階級文學的介紹與翻譯。到1930年,結集出版的有12部,單篇譯文30余篇。他在魯迅的指導與幫助下,編輯出版了一套中國最早宣傳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專著??《科學的藝術論叢書》。
馮雪峰是著名的文藝評論家,不斷寫作家作品論,給予理論上的分析。他寫過魯迅、瞿秋白、茅盾、郁達夫、巴金、丁玲、艾青、柯仲平、歐陽山、潘漠驊、艾青、馬加、杜鵬程等作家作品的評論,顯示了一個理論家深邃的洞察力。艾青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他推薦發表的。杜鵬程的小說《保衛延安》,也是經過他多次精心指導后出版的。
馮雪峰革命現實主義的理論活動是與他的魯迅研究分不開的。他是舉世公認的最有權威的“魯學”專家。他被魯迅夫人許廣平譽為了解魯迅后期思想和創作的“通人”。傳播魯迅精神,捍衛魯迅的旗幟,是他一生為之奮斗的事業。他的第一篇論文,是1928年5月發表的論述魯迅的《革命與知識階級》,這是針對“創造社”圍攻魯迅一事而寫的。他是早期正確評價魯迅及其作品的第一人。1930年發表的《諷刺文學與社會改革》,是為了反駁新月派梁實秋對魯迅雜文的誣蔑而寫的,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次科學地評價魯迅雜文的嘗試文章。
馮雪峰的魯迅研究的成果,主要表現在最早而又較全面地論證了魯迅作為偉大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的崇高地位。早在1933年,他就看出了魯迅作為中國現代文學開拓者和奠基者的地位,在《〈子夜〉與革命的現實主義的文學》一文中,特別強調了魯迅的文學戰斗傳統,認為“中國現代的戰斗的文學的路,現實主義創作的路”是“魯迅先驅地英勇地所開辟的”。1936年7月,他為捷克文譯本《魯迅短篇小說集》寫了《關于魯迅在文學上的地位》一文,首次提出:“魯迅作為一個藝術家是偉大的存在……但是作為一個思想家及社會批評家的地位,在中國,在魯迅自己,都比藝術家的地位偉大得多?!边@是在魯迅生前對魯迅在中國革命中的作用與價值所作的第一次最深刻的概括,是繼瞿秋白的《〈魯迅雜感選集〉序言》之后魯迅論的又一高峰。1937年10月19日,他在上海魯迅逝世周年紀念會上,作了題為《魯迅與中國民族及文學上的魯迅主義》(后改名《魯迅論》)的長篇演講,從中國現代文學史、思想史和革命史三個領域論證了魯迅的歷史地位和偉大作用,實際上是論述魯迅“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這樣的觀點貫穿在他以后的全部研究活動中。他堅持和捍衛魯迅的戰斗方向,論證魯迅與民族、人民、革命血肉相聯的關系。對于魯迅的重要作品《阿q正傳》和《野草》,魯迅同俄羅斯文學傳統之間的關系,都有過深刻研究和論述。魯迅逝世后,他更不遺余力地捍衛魯迅的光輝旗幟。除了不斷撰寫論文闡發、傳播魯迅精神外,他還撰寫魯迅的回憶錄,收集、整理、出版魯迅著作和培養后輩魯迅研究工作者。他以魯迅晚年戰斗生活和光輝業績見證人的身份所寫的《回憶魯迅》及其他有關回憶魯迅的文章,是極好的第一手資料,而且由于側重敘述了一些富有政治意義的重大事件,又大量記敘了魯迅思想感情及其發展變化的直接材料,更為研究者所重視。
馮雪峰是著名的詩人和作家。早期作為“湖畔”詩人,他以一個涉世未深的青年的真切感受,歌詠愛情、母愛、自然和人間的不幸,表現了“五四”時期年青一代掙脫封建枷鎖的精神面貌。這些詩感情純樸而具天真稚氣,風格清新明快,形式上完全擺脫了舊詩的影響。他是自由體白話新詩的開拓者之一,而且在他的詩中,滲透著農民的思想和情愫,這在當時的詩壇上是不可多得的。40年代的《真實之歌》,反映了作者作為革命者和詩人同樣走向成熟。他往往站在時代的高峰,以透視歷史和現實的目力捕捉詩的形象。這些形象凝結著無產階級革命戰士的高尚情操,感情濃烈,意境深邃,顯示出闊大的氣度和沉雄的風姿?!堆┑母琛?、《靈山歌》等長篇抒情詩是其代表作。他不但寫詩,還寫散文、兒童讀物(如《魯迅和他少年時候的朋友》)、電影文學劇本(如《上饒集中營》),但主要是雜文。他在40年代寫了《鄉風與市風》、《有進無退》和《垮的日子》三本雜文集,解放后又發表了許多雜文,總計在30萬字以上。他的雜文深受魯迅的影響,深刻、犀利,是三四十年代著名的雜文家。
馮雪峰還是中國現代寓言的開拓者,是創作新寓言歷史較早、用力最勤、收獲最多的一位現代作家。他一生寫下約200則寓言,還從佛經《百喻經》里改寫了100則寓言,后來出版《雪峰寓言》。他擴大了寓言這一傳統體裁的功能與作用:既有詩的意境與形象,又有雜文的犀利與深刻;既鞭撻腐朽、黑暗的反動勢力,又謳歌光明,總結無產階級斗爭的經驗;既針砭時弊又深含哲理,意味深長。
又一次“長征”
1957年9月,馮雪峰在人生道路上遭受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打擊:被強加種種“罪名”,錯劃為“右派骨干分子”。1958年,他被驅逐出中國共產黨。在開除他黨籍的黨支部大會結束后,他對支部書記說:“支部書記同志,決議上說的不符合事實。我從來不反黨反社會主義。但我服從決議。我希望,今后有一天,事實證明是這樣,我再回到黨內來?!?br />
他被錯劃右派之后,又經歷了一次長達20年的最嚴酷最艱難的“長征”。1957年以后的三年多時間里,他承受了繁重的體力勞動,不論是超出他體力的,或者存心羞辱他的,他一概刻苦勤勉,毫無怨言。與此同時,他作為一個普通編輯埋頭工作。不到兩年,他編出了200萬字的從“五四”倒“左聯”時期的《新文學三十年集?短篇小說選》和近百萬字的《郁達夫文集》。在編《郁達夫文集》過程中,他撰寫郁達夫傳略和著作目錄,選錄郁達夫的作品,有幾十萬字是他帶回家一字一字抄出來的,還抄了五六萬字郁達夫的日記??上г凇拔母铩敝猩⑹Я?。
1961年,當他被摘去“右派分子”的帽子不久,他就向出版社中共黨組織提出,堅決要求回到黨內來。他因創作太平天國長篇小說的需要,運用古體寫詩。他在一首題為《未深思》的詩中,借嫦娥奔月的故事,描述了他被錯劃“右派”之后的“清凄”生活,表達了要求重新入黨的愿望:“最是還鄉也不得,上天有術下無梯?!痹娋浼斜憩F了他思“還鄉”即回到黨的懷抱的強烈愿望。在他生命最后20年的苦難歷程里,他始終念念不忘回到黨的隊伍。
雪峰把創作的目光轉向了歷史題材。從1962年起,他計劃關于太平天國的長篇小說《小天堂》的創作。他擬定了寫作提綱,收集了大量資料。他到廣西、湖南、湖北等地,跋山涉水,了解山川形勢和太平天國進軍情況,實地觀察太平軍安營扎寨的地址,特別到廣西桂平金田村進行采訪,歷時三個多月。他為此陸陸續續花了15年時間。他要以一個太平天國的女英雄貫穿全篇。他要把親身經歷長征的感受和體驗,融進這部歷史長卷中。他要使那一段悲壯的歷史復活起來,要從他們覆滅的血和淚中,為子孫后代尋找點什么。但由于客觀原因,這部長篇小說最后也未能完成。
1965年,他參加了“四清”運動,并被評為“四清”工作模范干部?!拔母铩逼陂g,他被關入“牛棚”,除了天天“請罪”,受到種種辱罵之外,就是無休止地寫檢查,所寫材料超過了100萬字。他始終堅持實事求是,不誣陷任何一個人。1969年9月,他又到湖北咸寧文化部“五七”干校勞動。年近古稀,種水稻、擔糞、放鴨子,以至抬100多斤重的水泥桿,他都干。他早起晚睡,半夜起來巡夜。有一次,他和大家一起割稻,在烈日下昏倒在地。待救醒過來,他只休息一下爬起來又干。
在他生命的最后20年,他仍然全身心都撲在傳播魯迅精神這一神圣的工作上。從1974年2月開始,他與孫用合作校訂《魯迅日記》。直到1976年五月,他已病重到說話失聲,離逝世不到一個月了,還不時地翻檢《魯迅日記》。當賴少其最后一次見到他時,他只能以手示意,指著已經斷了句、修正了標點符號的《魯迅日記》,表示已經完成了心愿,從嘴角可以看出他特有的微笑。
他晚年把希望寄托在后輩魯迅研究工作者的身上,要把捍衛魯迅旗幟的光榮傳統一代代傳下去。因此他滿腔熱情地培養后輩魯迅研究者。丁玲在浙江義烏召開的首屆雪峰學術研究討論會上,曾說到一件感人的事:“最近我看到包子衍發表的雪峰給他的幾十封信,就覺得很少有別的人能這樣做到?!瓕σ粋€無名的青年人能夠這樣耐煩的一封信一封信地去寫,我沒有看見過。寫一封信,幾封信是有的,是可能的,但那么不怕麻煩地有問必答地去信,我看很難?!庇幸淮?,他一周中連寫了五封信給包子衍,其中有一封信竟長達7000多字。對青年畫家裘沙和青年魯迅研究工作者朱正,亦是如此。他在重病的折磨下,還支撐著垂危的病體,看朱正的稿子。1976年1月5日,離逝世僅25天,他已病得臥床不起,但還是給朱正寫了一封長達1000多字的談有關魯迅的信。信一開頭就說:“我早就想寫信,但力不從心,今天能不能寫完這封信也很難說?!苯Y尾又說:“我已沒有力氣了,有關《正誤》的事就不再寫了”,“請原諒我寫得潦草”。病重到連字也寫不端正,能不能寫完一封信也沒有把握了,可他依然認真地看朱正的稿子,提出修改意見。這封信,可以看作是他魯迅研究的絕筆之作。他的第一篇論文,是論述魯迅的,最后一篇著作,也是研究魯迅的。這絕不是偶然的巧合。
1975年3月,72歲的雪峰,作了一生中第三次大手術。但他出院不久,癌細胞擴散,已經嚴重到說話失聲。他自知病情嚴重,已不會久留于世,因此抓緊每一分鐘工作。臨終前,他的桌子上還放著一本打開的《且介亭雜文末編》征求意見本。他向兒子馮夏熊訴說他的遺憾:“我沒有能活著回到黨的隊伍里來,我沒有能寫一本新的關于魯迅的比較完整的書,我也沒有能寫完關于太平天國的長篇……我心里難過?!?976年1月30日,正是農歷除夕,他再次被送到首都醫院,經過一夜搶救,終未見效,l月31日,不幸逝世。
1979年4月4日,中共中央組織部批準《關于馮雪峰同志右派問題的改正決定》,給他恢復黨籍,恢復政治名譽。同年11月17日,中共中央為他補開了莊嚴隆重的追悼會,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給他獻了花圈,對他光輝的一生作出了公正的歷史評價。
主要參考資料:
《雪峰文集》四卷,馮雪峰著,人民文學出版社
《中國現代作家傳略》,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5月版
《欣慰的紀念》,許廣平著,人民出版社1981年5月版
《回憶雪峰》,中國文史出版社1986年7月版
《馮雪峰評傳》,陳早春、萬家驥著,重慶出版社 1993年 10月版
《雪峰年譜》,包子衍著
# 馮雪峰
{最后編輯時間:2017-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