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看義烏這四年發展
義烏市在全國百強縣市中的排名,在幾年前大步前移,已經從2002年的第20位,躍居2005年的第12位……
綜合實力
義烏市在全國百強縣市 中的排名,在幾年前大步前移,已經從2002年的第20位,躍居2005年的第12位。四年來,義烏市綜合實力不斷增強,社會財富顯著增加:2006年預 計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48億元,財政總收入44.88億元,金融機構存款余額703億元,十年內分別增長123%、170%、 145%。三大產業協調發展,結構優化為2.2∶45.8∶52。
在商貿服務業方 面,隨著國際商貿城二期市場的全面開業,義烏市場成為全球最大商品批發市場。中國小商品城成交額連續十六年位居全國各大專業市場榜首,被國家工商總局授予 全國唯一“守合同、重信用”市場稱號。義博會成為全國第三大出口商品展。義烏被省政府確定為全省三個“大通關”建設重點之一,國際商貿曾被評為全國唯一 AAAA級旅游購物景區。
在工業經濟方面,義烏經濟開發區、義烏工業園區確認為省級經濟開發區,義西南、義東北兩大產業帶初步形成。培育了拉鏈、飾品、工藝品等七個國家級產業基地,新增全國馳名商標三個,中國名牌產品四個、國家免檢產品13個。
在高效生態農業方面,新增省級無公害農產品基地88個,改造標準農田七萬畝。
開放協作
義烏外貿出口增勢強勁,義烏市場商品已出口到210多個國家和地區,境外企業經登記批準在義烏設立921家辦事處。聯合國、外交部等機構在義烏建立采購信息中心,家樂福等20多家跨國零售企業常年在義烏采購商品。
義烏利用外資質量、水平取得了新提高,引進注冊資金1000萬美元以上項目20個。對外交往與經濟合作取得新進展,與韓國首爾中區等城市結為友好城市。去年,有200多批次國外政府考察團到義烏考察,外國國家元首首次訪問義烏。
義烏國際貿易服務功能日益增強,經國務院批準成為全國首批擁有外事審批權的縣市。義烏頒發了全國首個港澳個體戶營業執照,率先在全省放開臺灣居民個體戶登記。來料加工輻射十余個省市,年加工費20億元,帶動100萬人增收。
以義烏市場為核心,跨區域分工協作的經濟圈基本形成。義烏市日益成為包括港澳臺在內的全國所有省市區、特別是省內企業走向國際市場的重要平臺。
新農村建設
四年來,義烏市完成了浙贛鐵路電氣化改造義烏段移線、鐵路新客貨站、甬金高速公路義烏段、四海大道、五洲大道、機場路改造等一大批重點項目,義烏機場航站擴建、國際文化中心等項目開工。
四年來,義烏市新建改建公路和城區道路769公里,新增城市日供水能力17.5萬噸,新增變電容量340萬千伏安。中心城區建城區面積迅猛拓展,拉開了100平方公里的城市框架。
義烏市城鄉創建工作取得了新成效,新增綠地面積760萬平方米,榮獲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和省示范文明城市稱號。義烏在全國率先推進新農村建設。制訂實施《義烏市城鄉一體化行動綱要》,出臺了《義烏市新農村建設二十條》,形成了較為完備的新農村建設政策體系。
全市599個村啟動舊村改造、村莊整治或異地奔小康工程,已有21個村完成舊村改造、400個村基本完成村莊整治,建成啟用了一批安居小區,著力解決了一批農村住房特困戶的住房困難,城鄉一體化工程受益面達90%以上。
信息來源:浙中新報(記者 王春雷)
# 數字看義烏這四年發展
{最后編輯時間:2007-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