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烏人對
籃球的熱愛是國內少有的,這從遍布城鄉的600多個燈光球場可見一斑。義烏還有數千支籃球隊,738個行政村建起了800多個籃球場。因為熱愛,義烏成了浙江萬馬男籃的主場;因為熱愛,義烏還承辦了CBA全明星賽。義烏市
體育局局長樓良四說,義烏籃球在市委、市政府的推動下,已經在廣大農村推廣,在工商企業推行。
江南已是百花盛開,春意盎然。在浙江義烏,還可以看到另一種春景:無論農村還是城市社區,到處都能看到籃球場上龍騰虎躍的身影,聽到群眾陣陣喝彩。
機關都有籃球隊
成立于2003年的義烏市委市政府籃球隊,教練兼隊長是義烏市委書記樓國華,中鋒是義烏市長吳蔚榮,張偉亞副書記是領隊兼隊員,幾位女市長也積極上場。一星期兩個晚上打籃球,這個規矩雷打不動。
“領導打球只是一種表率,關鍵要讓大家參與進來。”于是樓國華與各個局、委、辦打招呼:市委市政府籃球隊要與他們“過過招”。這一招真靈,各局、委、辦立刻積極行動起來,紛紛成立了籃球隊。在此基礎上,一些局、委、辦還要求下屬單位也相應成立籃球隊。如教育局要求大中小學成立教工籃球隊,衛生局要求各個醫院成立醫生籃球隊。一時間,義烏籃球隊層出不窮,打球成為一種健身時尚。
樓國華如法炮制,擴大戰果,把籃球打到鄉鎮去。于是他又向鄉鎮領導提出建議,希望對方準備搞一場對抗賽。從2003年至今,市委市政府籃球隊每年至少與每個鄉鎮舉行兩場以上的比賽。
義烏市市場開發服務中心主任助理王康告訴記者,中心招工時,就有意識地招收有籃球特長的大學畢業生,去年10月重新組建起一支8人籃球隊,平均身高為1.93米。稠州商業銀行、義烏綜合執法局等都建立起一支高水平的籃球隊伍?;@球,已成為義烏各單位爭相展示的一張“名片”。
村村都有籃球場
?。玻埃埃衬觊_始,義烏開展農村思想道德品質和精神文明陣地建設活動,義烏市委市政府把“雙建設”示范村中的硬指標——室外活動場地,規定為600米以上。253個示范村通過驗收那一天,市體委送給3個村價值7000元的3副球架。到2006年底,義烏市體委共為738個行政村送去了800多副球架。
江東街道下王村委會前就有兩個燈光籃球場,籃球裁判金榮潮告訴記者,只要天不下雨,村里每晚有賽事。全村1/3人家有籃球,有的還有好幾個。去年村里發起組織了金華市業余籃球俱樂部聯賽,賽事從5月13日一直持續到7月29日,當時村里天天像過節。金榮潮指指前方說,球場馬上要搬遷,新地方規劃了三個球場,可能還要建成塑膠的。
村村有球場,天天有賽事,城市社區怎么樣?我們走進了東洲花園,小區內有兩個用鐵絲網分隔開的籃球場,塑膠的場地,鑄鐵的球架,非常實用。樓良四說,建設前就有規劃,每個小區得有籃球場這樣的體育場地。
籃球與經濟齊飛
?。吃拢保橙障挛?,浪莎集團二期籃球場上人聲鼎沸。浪莎集團外來員工與一家外單位進行著一場精彩的籃球友誼賽。
作為全國最大的襪業生產企業,在談及企業如何取得驕人業績時,浪莎集團董事長翁榮金說,“公司95%的員工來自外地。他們年齡較輕,如果每天給他們的都是生產任務而不去關心他們的業余生活,企業能有凝聚力嗎?開展體育競技活動,是樹立員工主人翁思想、增強榮譽感、穩定隊伍、調動員工積極性的最佳辦法。”現在的浪莎公司,籃球場、足球場、棋牌室、乒乓球室、閱覽室等各種體育文化設施一應俱全,浪莎籃球隊和足球隊與市有關部門及兄弟企業客戶之間開展的友誼比賽常年不斷。
在樓良四的案頭,記者見到一份草擬的《關于加強企業職工體育工作的通知》,要求企業開辟一塊陣地,建立一個組織,開展一些活動。樓良四說,義烏本地人口不到70萬,外來人口卻超過100萬。把籃球等體育活動向企業推進,這是義烏當前體育工作的重點。
樓國華說,“我們要像抓經濟一樣抓體育,沒有強健的體魄就缺少與國際競爭的實力。以此類推,沒有良好的投資環境,就沒有滾滾的外匯收入;沒有良好的企業文化,就沒有優秀的企業業績;沒有精神文明建設,就沒有農村現代化;沒有作為開展體育運動載體的場館,就沒有群眾體育、競技體育、體育產業的大發展。我們有理由期待義烏的體育與經濟再一次騰飛。”
《人民日報》 ( 2007-03-19 第12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