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bjfb1">


<noframes id="bjfb1"><address id="bjfb1"></address>
<address id="bjfb1"></address>
<address id="bjfb1"><listing id="bjfb1"><menuitem id="bjfb1"></menuitem></listing></address><address id="bjfb1"></address>
<noframes id="bjfb1"><address id="bjfb1"></address>
<sub id="bjfb1"><listing id="bjfb1"></listing></sub>
<address id="bjfb1"><address id="bjfb1"><listing id="bjfb1"></listing></address></address>
<sub id="bjfb1"></sub>
<form id="bjfb1"></form>

    數字義烏 - eyiwu

    義烏市民政局2007年工作總結和2008年工作思路


    牢固樹立“以民為本,為民解困,為民服務”的理念,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為己任,以解決民生問題為抓手,以強化自身建設為保障,切實加強民政業務五個體系建設,大膽創新,勤勉敬業,各項工作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2007年工作總結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上級部門的精心指導下,我們牢固樹立“以民為本,為民解困,為民服務”的理念,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為己任,以解決民生問題為抓手,以強化自身建設為保障,切實加強民政業務五個體系建設,大膽創新,勤勉敬業,各項工作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取得了全國農村社區建設實驗縣(市)、省老齡工作先進單位、省福利企業目標管理先進單位等榮譽。

    一、關注民生,優化服務,群眾利益得到切實維護。

    (一)新型社會救助體系進一步完善,困難群眾民生問題進一步解決。

    通過加大工作力度,完善政策體系,社會救助的覆蓋面不斷擴大,逐步形成完善了城鄉一體化、組織網絡化、管理社會化、保障法制化、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救助框架。

    1、完善政策體系,城鄉各類困難群體已基本納入社會救助的范圍。今年出臺了《義烏市困難群眾救助幫扶實施辦法》,救助范圍涵蓋了基本生活救助、養老救助、教育救助、醫療救助、住房救助、助殘救助、應急救助、慈善救助、就業援助、司法援助等十個方面,全市各類困難群眾已經基本納入了社會救助的范圍。社會救助的內容已經從單一的生存救助向生產生活的各方面救助拓展,救助的范圍已經從最困難的低保人群向低保邊緣人群、各種單項的特殊困難人群拓展,救助方式已經從臨時應急救助轉向經常性、連續性的救助。

    2、創新工作機制,救助工作組織網絡基本建立。建立完善社會救助信息平臺,形成我市救助工作“一口統計、一網覆蓋、一口上下”的格局。內網依托義烏市黨政信息網,建立義烏社會救助信息平臺,對各鎮(街道)社會保障和社會救助服務所、殘聯、慈善總會、慈善超市、總工會等部門實施了聯網,具備了在網上進行救助的申請、審核、審批、查詢、報表等功能,方便各單位查閱和資源共享,避免重復救助。外網依托互聯網,開設義烏救助網(http://www.ywjzw.com)網站,公布救助政策、發布救助信息、公示救助對象、接受求助咨詢。并開通了求助熱線電話,方便廣大困難群眾的求助和政策咨詢。

    3、強化規范管理,實行分層分類救助。

    低保制度進一步規范。實現了應保盡保,進出有序。今年累計新增低保戶476戶783人,注銷344戶529人,現共有5345戶8074人納入了最低生活保障,其中城鎮89戶162人,農村4310戶6946人;農村五保戶833戶849人,城鎮三無人員113戶117人。1—10月已發放低保資金1162.5萬元。建立了低保標準自然增長機制。最低生活保障標準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同步提高,07年農村居民低保標準達到170元/月·人,城鎮居民低保標準達到270元/月·人,一人戶低保家庭的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再提高20元/戶。物價補貼及時發放到位,上半年已發放物價補貼85.64萬元,春節慰問金52.88萬元,確保困難群眾生活水平不因物價上漲而降低,低保對象參加公益性社會服務趨于規范,4100名有勞動能力的低保對象參加了公益性社會勞動,占低保對象總人數的50%。五保集中供養繼續保持100%,人均供養標準達5500元/年。

    醫療救助力度進一步加大。醫療救助籌資標準由2006年人均3元提高到2007年人均4元,預算救助資金280萬元。降低醫療救助門檻,對農村“五保”戶、城鎮“三無”人員、低保戶、特困職工、特困殘疾人實行零起點救助,低保邊緣群眾和其他人群的救助起點分別降低到自負金額1000元和3萬元。提高救助比例和救助額度。“因病致困”、“低保邊緣戶”、“低保戶”、“五保三無人員”的醫療費用報銷最高比例從25%,45%和50%提高到35%,45%,55%和80%;個人年度醫療救助最高額從3萬元增加到4 萬元。由定時救助改為即時救助。今年醫療救助698人,救助資金達262萬元,救助資金使用率達93.5%。

    就學救助向困難群眾延伸。在全日制大中專院校就讀的貧困學生,可向民政部門申請助學救助。這是我市首次將政府助學延伸至貧困大學生。今年助學救助74人,救助資金19.7萬元。

    困難群眾安居工程逐步展開。以修繕為主,新建、租用為補充,2007年住房救助120戶,投入資金96萬元。

    流浪乞討人員救助工作依法開展。求助渠道進一步拓展,救助方式進一步改進。今年來已救助了2650人次。

    建立完善了白內障復明工程長效機制。對“五保三無”和低保對象的手術費用實施全額補助,其他對象由政府補助1000元。

    慈善救助作用進一步發揮。2007年第二次慈善捐款達8000余萬元。目前慈善基金已達2億元,年救助資金達600余萬元,并在13個鎮街勞動保障和社會救助服務所的基礎上建立了社會捐贈接收站。

    4、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深入開展災害救助工作。

    積極開展“避災工程”建設。投入資金10萬元在赤岸鎮中心小學和毛店小學設立了2個避災點。

    積極開展政策性農村住房保險倒塌房屋爭議裁定工作。2007年共受理房屋倒塌糾紛案件2起,依法裁定賠付1起。

    (二)、構建新型社會福利體系,提高機構福利服務水平。

    1、養老服務體系逐步建立。加大投入,加快老年社會福利設施的建設。今年我市老年公寓(怡樂新村)建設列入了市重點工程,預算投入資金需1.5億元;上溪、大陳、佛堂三個鎮敬老院列入重新改造;兩項合計預計新增床位數1000余張;加強規劃,大力發展社會養老服務業,義烏市養老福利機構布局規劃已經市政府批準;因地制宜編制養老服務機構的政策扶持措施,并征求了相關部門意見,已上報市政府。積極開展居家養老服務試點工作,在稠城街道祠林社區和稠江街道錦都社區開展了試點工作,各項工作逐步得到落實。

    2、老年福利服務水平不斷提高。大力開展敬老院規范化建設,全市60%以上的敬老院達到市級規范化標準。老齡工作“3587”工程扎實推進,我市已有27家社區達到省老齡工作規范建設標準,超額完成了90%的創建任務。農村老年分會建設不斷得到加強,今年有 18家老年活動中心上報金華市三星級老年活動中心。市老年活動中心已獲批準成立,并落實了老年電視大學義烏分校和市老年活動中心場地。建立義烏市信息呼叫服務系統,成立市民呼叫信息中心,現已開展試點工作。

    3、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日益豐富。完成了春秋兩季老年電大招生工作,購置各類教科書9850本。全市有2.8萬余名(次)老年人參加了健康游。舉辦保健、養生等專題講座15場(次),聽講老人達4800余人次。開展了慶祝浙江省第二十個“老人節”老年人書畫比賽,舉辦了一等系列老年人運動會和文藝演出活動。

    4、兒童福利建設穩步開展。07年市福利院共接收社會棄嬰(兒)59名,辦理國內收養21名,涉外送養11名。積極響應民政部的“明天計劃”,16名殘疾兒童在省兒童康復中心實施了手術康復治療,還有8名殘兒進行為期6個月的語言康復訓練。在救助孤兒的同時,建立完善孤兒檔案,做到一人一檔,妥善管理。

    5、福利彩票發行成績喜人。今年來已發行福利彩票1.75億元,電腦票單機銷售量位居全省第一,預計全年為我市籌集社會公益金2000余萬元。福利企業管理進一步規范,有勞動能力殘疾人安置率達60%,福利企業產值已超12億,連續6年被省廳評為先進單位。

    (三)圍繞提高社會自治能力,加強社會組織建設和管理。

    1、健全村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規范化建設工作有序展開,制定頒發了《2007年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工作要點》,到目前為止已有83.9%的村達到了規范化建設村標準;在村委會換屆選舉試點工作中,全市統一采用無候選人的直選方式;為給選民提供一個公開競爭的平臺,全面推行選前承諾;通過嚴格限制和規范委托條件,極大地遏制了賄選的主要途徑,試點的九個村,上屆的委托投票數量為578張,本屆只有56張,減少522張,差異特別明顯;加大對不正當競選特別是賄選的查處力度。試點過程中有5人因賄選拉票受到查處,并取消了3人的當選資格;通過嚴肅紀律,規范程序,加大宣傳,在農村營造強大的輿論聲勢,營造了風清氣正的選舉氛圍,試點工作取得圓滿成功,為全市面上推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加快構建和諧社區步伐。圓滿完成了第三屆社區居民委員會換屆選舉工作,換屆的27個社區中14個才用直選方式,社區班子成員交叉任職51人,新一屆班子成員更精簡,結構更優化。制定下發了《關于全市推進和諧社區建設的實施意見》,開展“星級和諧社區”和“特色示范社區”的創建活動,全市30個社區中有27個達到三星級以上和諧社區標準,13個社區擬報特色示范社區。為規范和加強社區工作人員的管理,出臺了《義烏市社區工作者管理辦法》。大力推進社區服務,在稠城、江東、稠江、北苑等街道建立了社區服務中心,100%的社區設立了社區便民服務站。深入開展“雙二十”活動,每個社區都超額完成“雙二十”的目標任務。利用“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的基礎設施建設成果,積極開展農村社區建設試點工作,率先在義亭、上溪、佛堂、后宅的8個條件較好的村開展農村社區建設。在今年十月份,被授予 “全國農村社區建設實驗縣(市、區)”稱號。

    3、加強民間組織的培育和管理。積極穩妥開展行政機關現職工作人員與行業協會脫鉤工作,按時完成17個行業協會,31名行政工作人員脫鉤任務。繼續做好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工作,全年共培訓農村勞動力2691人次,其中農業專業技能培訓680人次,農民轉移技能培訓325人次,務工崗位技能培訓1560人次。繼續培育發展民間組織,重視培育社區公益性、服務類民辦非企業單位,新成立登記民間組織19個,其中社區民辦非企業單位15個。嚴格把好社團年審關,今年社團組織參加年檢132家,年檢率達92.3%,民辦非企業單位385家,年檢率達90.1%,并抽查審計了20個單位的財務管理。積極引導行業協會開展活動,五金、玩具、文化用品、印刷、家飾、收藏等15個行業成功舉辦了各類專業性展會。

    (四)探索創新社會事務管理制度,提供優質公共服務。

    1、切實做好移民安置工作。圓滿完成大中型水庫移民的的登記、審核、認定、建檔工作,首批后期扶持資金共計430余萬全部按時發放到14346名移民手中,并認真做好小型水庫移民的調查工作。積極協調相關部門落實灘坑水庫移民的幫扶措施,切實解決移民困難。目前,灘坑水庫移民建房已基本完成,配套設施建設和生產用地落實進展順利,共安排移民生產用地423.61畝,實現了“遷得出、安得下、穩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標。

    2、健全完善婚姻集中登記制度,提高服務質量。在獲得全國民政系統行風建設先進單位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作風建設,積極開展民主評議、創建群眾滿意窗口活動。建立長效機制,體現人性化服務;設立巾幗示范崗、黨員示范崗,促進整體服務質量和工作水平的提高,全年共辦理結婚登記5360對,離婚登記1230對,辦證合格率達100%,婚檢率達85%。市婚姻登記中心被推薦為“省民主評議、創群眾滿意窗口先進單位”。

    3、依法加強殯葬管理,火化率繼續保持100%。殯儀館生產安全運行,全年火化尸體4712具。第二期“三沿五區”青山白化整治通過驗收,4個鎮(街道)的23個村共整治1200多穴墳墓。公墓管理進一步規范,花葬、樹葬、草坪葬、藝術葬等生態葬法得到推行。制定了“外國人死亡后遺體或骨灰運輸的辦理程序”并向社會公布,共辦理埃及等5個國家6個在義死亡人員的遺體外運手續。嚴肅查處違規殯葬,依法處理違規殯葬36起。

    4、深入實施地名公共服務工程。做好城市地名標志設置維護工作。今年按照國家標準設置門牌15158塊,設置路牌1172塊,維修路牌1300余塊。扎實開展農村門牌的設置維護工作,農村門牌設置率達到100%。做好地名命名工作,組織召開地名顧問地名論證會議6次,地名命名、更名74條。加強地名網站和地名數據庫建設,完成了《義烏市市域地名規劃》的編制工作。我市地名管理工作在全省第十二次民政工作會議上作了經驗介紹。

    (五)全面落實優撫政策,不斷提高雙擁工作水平。

    1、全面落實優撫政策。做好退伍士兵安置工作,全市共接收退伍義務兵338人,城鎮退役義務兵自謀職業率達100%,共發放一次性安置補助費及待安置期間生活補助費共258萬元。做好優待金兌現發放工作,全市為761名義務兵發放兌現優待金306.53萬元。建立落實優撫對象撫恤標準自然增長機制,義務兵優待金標準調整正在落實過程中。切實做好部分參戰退役人員及參加核試驗退役人員核定工作,目前已基本完成申報登記工作和調查初審階段,共掌握參戰人員316人,第一批223人已完成認定工作。認真做好重點優撫對象生活撫恤補助標準提高測算,經費補發工作,優撫保障水平不斷提高。

    2、雙擁工作深入開展。積極開展科技擁軍、文化擁軍、法律擁軍活動,為部隊培訓電腦、寫作、烹飪等專業人才500余名。軍民共建活動深入開展,全市有軍民共建對子122對。積極安置部隊隨軍家屬就業,解決部隊子女入學入托問題。地方為部隊建造的軍官公寓宿舍樓——春晗公寓已裝修完成并入住。部隊積極參加地方建設,圓滿完成義博會、文博會等重大活動的安全保衛任務,實施城市武警巡邏65次,出動兵力 1000余人次,維護社會治安。

    3、認真做好軍休干部管理安置工作。2007年接收軍退干部2名。認真貫徹落實軍休干部管理的有關文件精神,落實老干部的兩個待遇,積極開展適合老年人的文化體育活動,豐富老干部精神生活。

    二、求真務實,便民勤政,自身建設不斷提升

    (一)認真開展“作風建設年”活動,全面提升隊伍建設水平。

    開展“走千村、訪萬戶,知民情、解民困,創業績、樹新風”主題活動,積極打造“愛心、貼心、放心”民政。全面推行文明服務,具體做到“四個一”,即說好每一句話,接好每一個電話,對待好每一位服務對象,辦理好每一件事情。倡導“五簡五公開”,“五簡”即工作程序簡化、方法措施簡便、接待應酬簡省、生活待遇簡樸、為人處事簡單;“五公開”即公開政策內容、公開收費標準、公開財務收支、公開辦事程序、公開工作人員。以婚姻登記中心和殯儀館為重點,認真開展行風評議,共向群眾征求意見350余人次,聽取合理化意見建議13條,健全和完善規章制度17個,并實行掛牌承諾,設立巾幗示范崗、黨員示范崗,得到了廣大群眾的肯定。

    (二)積極開展“兩創”活動,確保民政事業繼續走在前列。

    積極開展“創業富民、創新強市”大討論活動,認真學習黨的十七大精神,通過“找問題、找差距、找原因、抓整改”,進一步激發了民政系統干部職工的創業創新激情,推動了當前民政工作的落實。通過討論,進一步樹立了科學發展的理念,堅定了加快發展的信心,明確了科學發展的途徑。

    在取得成績的同時,我們清醒的認識到民政事業需要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新型救助體系要進一步完善,社會福利要進一步拓展,社會公共服務水平要進一步提高,雙擁優撫機制要進一步創新,社會組織管理要進一步規范,民政隊伍建設要進一步加強。

    2008年工作思路

    1、深化完善新型社會救助體系,提高困難群眾保障水平。擴大救助面,探索對低保邊緣困難群眾的救助工作;進一步加大醫療救助力度,提高救助資金使用率;建立健全自然災害應急助援機制,推進“避災工程”建設;進一步發展慈善事業,促進社會扶助活動,探討對外來人員救助的新機制。

    ⑴加大困難群眾救助力度,城鄉低保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300元和200元;

    ⑵加強低保邊緣困難群眾救助工作,把收入在低保標準150%以內的困難群眾納入救助范圍;

    ⑶進一步加大醫療救助力度,完善醫療救助制度,按人均不低于7元標準落實經費,資金使用率達到80%以上;

    ⑷建立健全自然災害應急救助體制,提留大災預備金,建立一所面積不少于500平方米的救災物資儲備倉庫,各鎮街成立避災中心,重點村建立避災點;

    ⑸預備臨時救濟資金,按困難程度,以戶均1000元-2000元/年標準開展生活救助;

    ⑹進一步發展慈善事業,促進社會扶助活動,探討對外來人員救助的新機制。

    2、建立健全以老年福利服務為主體,著力提高服務對象生活質量,逐步形成機構福利服務、公共福利服務與公益服務相結合,覆蓋城鄉的新型社會福利體系。按照政策引導、政府扶持、社會興辦、市場推動的原則,通過科學規劃、示范引導、加大投入,加快構建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服務為依托、機構照料為輔助,各類養老服務機構協調發展、多種養老方式相互補充的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形成以面向全體老年人服務為發展宗旨,能滿足老年群體多層次、多樣化服務需求的養老服務新格局。

    ⑴、實施“農村養老工程”,依照《義烏市人民政府關于促進養老服務業發展的意見》(義政發[2008]2號)文件精神,引導鼓勵社會力量興辦和拓展以老年人為主要對象的服務機構和服務業務,新建養老結構5-10家,增加床位500-1000張;

    ⑵、全面實施“農村老年福利服務星光計劃”,全市20%以上的行政村建立“星光老年之家”;

    ⑶、積極推進居家養老服務社會化,力爭城區30%以上社區建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

    ⑷、建立孤兒檔案,開展專項救助活動,保證孤兒生活水平高于低保標準,每個孤兒增加救助金不少于1000元;

    ⑸、開工建設怡樂新村老年公寓,完成規劃、設計、場地平整等有關工作。

    3、圍繞進一步提高社會自治能力,切實加強基層民主政治建設,規范完善社會成員民主參與機制。

    ⑴、完成第八屆村(居)民委員會換屆選舉工作;

    ⑵、繼續開展農村社區建設,爭取在08年建成50個左右農村社區;

    ⑶、繼續開展和諧社區創建活動,健全教育網絡,加強以社區服務、社區衛生、社區文明、社區教育、社區環境、社區治安為重點的社區建設工作;

    ⑷、做好社區工作者的人員核定工作;

    ⑸、穩定推進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規范化建設;

    ⑹、做好加強民間組織管理和宣傳調研,在工作中注意不斷探索新路子,研究新情況、處理新問題、總結新經驗;

    ⑺、加強行業協會培養發展,完善規范行業協會管理;

    ⑻、制定出臺民間組織年度評估考核辦法意見。

    4、探索創新公共事務管理機制,提高政府管理能力,提升公共服務水平。

    ⑴、繼續做好灘坑水庫移民安置和大中型水庫移民的后期扶持工作,落實小型水庫移民的后期扶持政策;

    ⑵、建立行政區域界線管理制度,做好第二輪行政區域界限聯合檢查工作;

    ⑶、深化地名公共服務工程,加強地名的前期管理;

    ⑷、進一步規范婚姻登記、收養登記;

    ⑸、深化殯葬改革,做好全市公墓規劃。

    5、進一步加強雙擁工作,提升優撫保障水平。積極探索雙擁工作新機制,開展新一輪雙擁模范城的創建工作。全面落實優撫政策,深入推進安置改革,維護退役士兵的合法權益,進一步緩解重點優撫對象“三難“問題,落實部分參戰退役人員及參加核試驗退役人員優撫政策。

    ⑴、積極探索雙擁工作新機制,開展新一輪雙擁模范城的創建工作;

    ⑵、全面落實各項優撫政策,進一步緩解重點優撫對象“三難“問題,尤其要完善重點優撫對象醫療補助辦法;

    ⑶、深入推進農村退役士兵安置改革,維護退役士兵的合法權益,逐步實現城鄉一體化,調整義務兵優待金;

    ⑷、落實部分參戰退役人員及參加核試驗退役人員優撫政策;

    ⑸、建立并完善優撫安置信息系統數據庫,統一優撫安置管理系統和民政統計信息系統數據;

    ⑹、深化退役義務兵安置改革,城鎮退役義務兵自謀職業率保持95%以上,自謀職業退役士兵的職業技能培訓率達到90%以上,安置保障金和自謀職業培訓費納入財政預算。

    義烏市民政局
    二○○八年一月十五日


    # 義烏市民政局2007年工作總結和2008年工作思路    {最后編輯時間:2008-01-16}

     相關內容
    yw193尤物网站点击进入
    <noframes id="bjfb1">

    
    <noframes id="bjfb1"><address id="bjfb1"></address>
    <address id="bjfb1"></address>
    <address id="bjfb1"><listing id="bjfb1"><menuitem id="bjfb1"></menuitem></listing></address><address id="bjfb1"></address>
    <noframes id="bjfb1"><address id="bjfb1"></address>
    <sub id="bjfb1"><listing id="bjfb1"></listing></sub>
    <address id="bjfb1"><address id="bjfb1"><listing id="bjfb1"></listing></address></address>
    <sub id="bjfb1"></sub>
    <form id="bjfb1"></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