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宅村位于義烏西大門,是一個交通便利,山清水秀的村莊
沈宅位于義烏市上溪鎮。是一個交通便利,山清水秀的村莊,村的東西邊外圍各有一條名曰"慈航"潛溪的小河及吳畈路,03省道把整個村鑲嵌在其中,遠遠望去宛如四條銀鏈。全村共有耕地800畝
沈宅村鄰近有上新塘村,上溪一村,上溪三村,上溪二村,上山村,上潘村,石鼓后村,水碓村,水碓張村,斯何村,寺口陳村,寺口蔣村等村莊。極端最低氣溫-2.2~-17.4℃,雨量豐沛,空氣濕潤。常有你猶豫,我大干,四海為家,團結互助。黃連木,竹笙,龍眼,茉莉花,楨楠,少葉黃杞,木莢紅豆等適合本地種植。當地民諺:在家怕鬼,在外怕水(不知深淺)。千學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練。沈宅村規劃前景:宜居宜業宜游,打造美麗鄉村升級版。引導社會文化工作者和志愿者投身鄉村文化建設。
2020年12月4日,沈宅村入選2020年浙江省衛生村名單。
沈宅村文化禮堂則為村內古今精神內涵統一的實現提供了一個公共載體。清晨東方既白,村民的文化生活從這里開始,讀書下棋聊天靜坐,充實而安逸;入夜華燈初上,文化禮堂為村民開啟了文化夜生活:大幕拉開,說學彈唱輪番登場,引來大伙陣陣喝彩。
文化禮堂之上,日光云影勾勒出的一層層陰暗韻律隨意彈奏著鄉村樂章。聆聽著細密優美的旋律,文化禮堂之內的村民用自己的勤勞智慧繪出了美麗生活畫卷,天晴時風和日麗,入暮時晚霞斑斕,依托在文化禮堂之中,每一刻都美麗悠長。
從古到今的沈宅村稱之為文武之鄉。文以評心,武以觀德,沈宅村內延綿不絕的文脈與傳承不息的武術,匯聚出了一條古往今來一以貫之的河流,雖幾經輾轉,幾多旁支合流,仍然浩浩蕩蕩,一往無前。雙錘、牛頭叉、開山斧、紅纓槍……村內文化禮堂內特設的兵器陳列室,每位對武術懷抱熱忱之心的村民都如數家珍。迎著夕陽,追著晚霞,即使是暮年的老者也要不服輸的操練一番。
村東南部還存在一個義烏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樂順堂。樂順堂年代雖算不上久遠,但因其為南朝著名文史學家沈約的后裔所建而頗受關注,在2006年6月被有關部門評為義烏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樂順堂首先吸引人眼球的是門前的石子路,大小各異的鵝卵石鋪成了各種各樣的圖案,石縫中的小草剛剛吐綠。其次看見的是中央大門的門楣上雕著"豐苞燕詒"四個大字,筆法遒勁有力,門楣兩邊的夔龍夔鳳和大小獅子的磚雕,有龍鳳呈祥和太師少師的寓意,左右側門的門楣上則分別題著"石韞山輝"和"水懷川媚"匾額,比喻華堂選址落位山川蘊秀、枕山面流,是為風水寶地。
樂順堂共有18間房子,又稱‘十八間’,前后廳各3間,左右各6間廂房,加上走廊、天井,總計面積約480平方米。
樂順堂采用傳統的徽派建筑風格,坐北朝南,磚木結構,中軸對稱布局。從左側門而入,穿過較暗的走廊,來到房子的中心區——天井。置身天井環顧四周,但覺古色古香,讓人驚嘆不已,廳內梁柱、門窗、房檐上雕著各種精美圖案的鏤空雕花,有獅子滾繡球,有天女散花,有鴛鴦戲水,形象細膩生動、精致典雅,可謂惟妙惟肖、巧奪天工。
在沈宅村的南面建有一座古樸的紀念性主題公園,1996年為了紀念先人沈約,村民自發籌資在原有古建筑的基礎上將其擴大提升成了沈約公園,成了村民全新的立德之所。
沈約公園內存在著麒麟巖。七十年前麒麟巖是雜草叢生、人跡罕至的荒蕪之地。然而在抗日戰爭時期,麒麟巖險峻的地勢卻成了擺兵布陣的理想場所,成為游擊隊集訓宿營的秘密基地之一。他們在伏麟山上誘敵進山,然后擺設"迷魂陣",采用麻雀戰術,打得日軍魂飛魄散,屢獲大勝。
1948年2月的一個夜晚在村內打響的一場以寡敵眾的沈宅村突圍戰,如今道來仍讓人熱血沸騰。行動突然、戰勢猛烈,在那一場突圍戰中,新四軍浙中縱隊金蕭支隊第八大隊的游擊隊員以冷靜的智慧與無畏的勇氣逆勢而上,斬獲大捷。清晨,當日軍包圍攻擊時,剛從夢中驚醒的游擊隊員迅速穩定情緒,分析情況,拿起武器,利用日軍包圍的空隙以及麒麟巖有利地形,后發制人、攻守相濟,把握戰機、出奇制勝,在義西革命斗爭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光輝一頁。
資料來源:https://www.meipian.cn/mifz64s
從2018年7月13日開始,由金華市區公交東站發車、經03省道開往傅村鎮山頭下村的金華522路公交車將延伸至義烏沈宅公交樞紐站,實現兩地公交線路的無縫對接。
據了解,義烏沈宅公交樞紐站開往義烏方向的公交線路有3條(B37路沈宅至國際商貿城、333路沈宅至龍回樞紐、602路沈宅至仇宅),每天上百個營運班次。522路每天有55個班次到達沈宅公交樞紐站,屆時將極大方便金華、義烏兩地市民,通過常規公交線路進行零距離換乘。
# [上溪鎮] 沈宅村
{最后編輯時間:2021-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