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游景點:陶藝中心區,龍窯,徽派建筑,缸瓦泥房,龍眼古井,文化禮堂,品鑒陳記酒。
浙江省第一批AAA級景區村莊
義烏缸窯村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村落,因燒窯制缸而得名,村內古建筑眾多,歷史文化底蘊豐厚,2016年11月被列入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缸窯村坐落在義烏市義亭鎮南5公里處,歷史上曾經是專門制陶開酒坊的古村。缸窯村歷史悠久,早在北宋時期就已有明確的燒窯制缸記載。上世紀70年代,缸窯村的陶器發展到達巔峰,缸窯村曾有6座龍窯,興旺的制陶業使缸窯村人過上了殷實的生活。在那個年代,年輕的制缸師傅總是很受歡迎。遠近村子的姑娘,都愛嫁到缸窯村來。如今,陶器已成為缸窯村的文化象征,代表著缸窯村人以技養業的精神內涵。近年來,通過開展一系列新農村、美麗鄉村項目建設,缸窯村的基礎設施得到極大改善,“陶藝文化”已成為缸窯村的金名片。
乘車線路:義烏龍回樞紐乘坐321路公交車,至缸窯站下車。
必游景點:陶藝中心區,龍窯,徽派建筑,缸瓦泥房,龍眼古井,文化禮堂,品鑒陳記酒。
綜合史料記載以及從該村 出土的陶器文物推斷, 早在北 宋時期, 缸窯村就開始燒窯制 缸。究其根源是這個村天然的 地理條件和豐富的陶土資源, 加上地形東高西低, 利于建“龍 窯”。南山上又有繁茂的松樹 林, 提供了豐富的燃料, 因地制 宜, 就地取材, 制陶業就在這里 蓬勃發展起來了。據村里的老 人傳說, 村里以前最早的窯叫 “鶴窯”, 與其相鄰的兩座分別 叫“老窯”和“新窯”, 后又建起 了三座窯。
1969 年村里又有人“合 伙”建了一座長達 70 米的特 長“龍窯”。那時, 一般是幾戶人 家入股合建龍窯, 分戶做坯, 統 一入窯。燒制陶器需經過取土、 晾曬、過濾、練泥、制坯、刻畫、 上釉、煅燒等多道工序。通過大 缸套小缸方式, 窯室一次便可 容納上千件坯品, 經過七天七 夜的燒制后出窯。生產出的缸、 壇、罐、瓶、壺等各類陶品小部 分留在本地銷售, 大部分靠水 路銷往外地。當時, 工人們肩挑 陶器到義烏江邊一個“半月 灣”的渡口裝木船外運,后來 交通發達一些后,則改用拖拉 機、汽車、火車運輸。由于生產 的各類陶器能滿足裝水、儲 糧、釀酒、存醬等生產生活多 方面的需求,環保、實用、耐用 的陶制容器, 很受歡迎, 缸窯 村的陶器因此遠銷全國各地。 制陶業成為了當時村民主要 的經濟收入來源。
時光荏苒, 隨著社會的 不斷發展, 輕便美觀的塑料 及鋁制品大量進入市場, 代 替陶器為人們普遍使用, 缸 窯村的制陶業漸漸陷入困 境。到2005 年左右, 這個村 的陶器廠基本停辦, 到如今 只剩下“老窯”等兩三座龍窯 靜靜遙望曾經的輝煌。
在缸窯村, 狹長的東金古 道穿村而過, 它是一條用鵝卵 石鋪成的石子路, 幾百年來, 曾 是東陽、義烏及周邊村鎮的人 前往金華方向的交通要道, 當 年古驛道上的行人成群結隊, 絡繹不絕。有人推測, 東金古道 當時之所以選擇“穿村”而過, 與當時這個村的制陶業繁榮有 很大的關系。
在缸窯村, 歷史古建筑眾 多, 工藝精湛, 保存相對完整, 具有較高的歷史研究價值和文 化保護價值。村內光古民居就 有近20 余幢, 呈徽派風格、馬 頭墻?!爸t受堂”就是缸窯村極 具代表的建筑, 它建于清朝后 期, 坐北朝南, 二進三大開間, 邊廂房各六間, 全通走廊, 共計 十八間, 磚木結構, 二層十余米 高。門面上陽刻“南極呈祥”四 字, 屋內皆雕梁畫棟, 大小牛腿 104 只, 有古人騎獅子、騎鹿、 騎麒麟, 劉海戲金蟾, 秦瓊拿雙 锏, 尉遲恭舉雙錘等木雕, 天井 兩旁的16 扇隔堂門的花窗 中刻有西方國家羅馬字的時 鳴鐘, 大廳內掛有玻璃絲、竹 絲、羊皮等材料制作的古老 宮燈, 美輪美奐, 別具一格。
# [義亭鎮] 缸窯村
{最后編輯時間:2018-12-23}
▲▲ 義烏缸窯村 ▲▲
▲▲ 義烏缸窯村龍眼古井 ▲▲
▲▲ 義烏缸窯村龍眼古井 ▲▲
▲▲ 義烏缸窯村陶藝中心區 ▲▲
▲▲ 義烏缸窯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