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店自然景觀豐富,有五峰、烏石、老虎洞、石屋、石鐘、石鼓、石城門,鳳林觀八景“風林勝概、羊跡仙蹤、五指奇峰、萊寺晨鐘、南山霽雨、三山曉煙、后溪春水”。
2016年11月被列入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朱店村位于浙江省義烏市南部,東與毛店村接壤,南臨五指山與馬溪前川相鄰,西靠尚陽村僅一溪之隔,北依后架山與三丫塘相接。村域面積4.8平方公里,設十二個村民小組,耕地1200多畝,山地5220畝,居有600多戶,1500多人。
朱店村落選址頗具傳統特色,依山傍水、交通便利、村居平坦。清嘉慶《義烏縣志》記載:‘五指山,在廿八都,儼然一手,勢若探天,南向皆巖高聳,壁立如削成,北向五指界限分明,中指尖有石洞?!斓甏寰妥湓谖逯干桨?,聲聞溪繞的山川小盆地,盆地中突起一座小山——鳳林山,它高不過百余丈,但卻藏風得水,靈氣四射,據《風林王氏宗譜》記載,宋朝王彥超公于公元983年遷徙定居鳳林山下,開辟村寨取名王村。因其獨特的地理環境,誘惑了毛、胡、朱、張、方、鄭等多姓氏聚居,后以朱姓為多,遂改名為朱店。
朱店自然景觀豐富,有五峰、烏石、老虎洞、石屋、石鐘、石鼓、石城門,鳳林觀八景“風林勝概、羊跡仙蹤、五指奇峰、萊寺晨鐘、南山霽雨、三山曉煙、后溪春水”。
村前山秀,“五指、后架”兩山似筆架橫伏,招引文人墨客望景歇息,盡情書寫村落的美麗畫圈。村后水清,萊山之水繞村過,匯入丹溪,后泉、下塘泉水常年不斷,清甜可口,既能洗滌飲用,又可灌溉土地。
村內古跡繁多,現村域主要傳統資源有:四井(上蓮壙井、姓金井、大夫第井、前井),三山(五指山、后架山、風林山),三亭(鳳林亭、銷夏亭、文昌亭),二廟(三山廟、五峰廟),二橋(普濟橋、利濟橋),二泉(下塘、后泉),二塘(葫蘆塘、王花塘),二樹(香樟、香楓)等。
朱店村是有著村莊結構肌理獨特,村東有沃土田野兩山側立,南有崇山峻嶺馬溪北瀉,西有聲聞溪繞萊水東流,北有雙泉相涌養育村民,上有地繩橫伏祐村護民,下有葫蘆貯鹵茲潤土地,素有“大旱年景三分收,兵荒年代有處幽”的風水寶地。上千年歷史的文化古村,自王彥超983年開辟村寨,經過多姓氏勞作經營,村中有前街、后街、胡店街、毛氏橫橋街等,村形酷似“火腿”。
村中古建筑群中,均以典型的徽派建筑為主,現保存尚可,主要有大夫第、官余廳、六房廳、玉春堂、聚斯堂、繼志堂、六和堂、德和堂、耕樂堂、豫祠堂、雙寶軒、德馨軒、三山廟、方廳門墻、水月祠柱梁等,還有其他村居建筑。
村內祠、堂、廳、館、樓、臺、亭、閣、第、軒、庵、殿、橋、園等均有其命名。同一村莊,有多此齊全的命名,實屬罕見。
建筑群中,尤以大夫第的“約經堂”中西合璧的建筑風格,堪稱古建筑中之一絕,現已列入省文物保護單位。
建筑細部精雕細琢,窗花、門刻、磚雕、牛腿無不顯其莊重典雅。尤其是朱一新故居約經堂書房內的名人字刻更顯彌足珍貴。
傳統文化有:1迎八角燈,保存連續性達100年以上,有燈會組織,傳承活動規模大,全村參與。2舞龍燈,也稱“調龍燈”,傳承保持在100年以上。3頒譜大典,姓氏宗譜一般二十年編修,修好后都要舉行隆重的游譜頒譜大典,傳承時間長。4三山廟會,每年農歷五月廿二,集四鄉八方信眾,聚三山廟會“念佛誦經”,歷史悠久。5點大蠟燭、擺祭豬羊,依托八角燈鬧燈頭,熱鬧非凡。
非遺項目有:1豆腐皮制作,過去取材為本地白豆、大豆,經過石磨、泡漿、手撈、拱干手藝,純手工制作,薄如紙、色如玉、膩如脂、韌性好,皮薄透明,半圓而不破,是義烏十大民間小吃“赤岸素包”的主要食材,興盛時期,家家戶戶都會制作,其制作歷史、技藝、空間、人員都與村落緊密相關,工藝至今傳承良好,曾上中央電視臺《真相——味道中國之任運自然》播出。2紅曲糯米酒制作,取材本地糯米,全村參與,戶戶會做,其制作歷史、技藝、場所也與村落緊密相關,工藝至今傳承良好。
朱店村地靈人杰,文韜武略,義烏史上184名進士中,就有8名出自朱店,將軍以上武將,就有5人,轟動清庭的御史,義烏十大名人之一的朱一新,就是朱店人,他與胞弟朱懷新于同治庚午同登本省舉人,欽賜“兄弟同科”匾額,聲震全國,后朱一新考中丙子科進士,朱懷新考中己丑科進士,又獲賜“兄弟進士”匾額,傳為佳話。
# [赤岸鎮] 朱店村
{最后編輯時間:2018-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