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赤岸鎮雅治街西側100米,橫跨龍溪。建于宋嘉定六年(1213年)。
古月橋是浙江省現存最早的肋骨拱石橋,對研究我國橋梁發展史有重大意義,2001年6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宋代單孔石拱橋。位于浙江省義烏市赤岸鎮雅治街西側100米,橫跨龍溪。建于宋嘉定六年(1213年)。
古月橋采用單拱縱聯分節列砌置法建造,橋拱呈五邊形。該橋橋洞底寬15米,全長31.2米,凈跨15米,高4.95米,橋面寬4.5米,兩側引橋各長8.1米,矢高4.15米,坡度30度。橋身分三層疊砌,底層用條石塊直砌,共五折,呈五邊形。每節用六塊長2.8米、厚0.55米、寬0.3米的石條直砌,條石之間距離0.55米,搭接處用長4.75米、高0.58米、寬0.3米的橫鎖石承接。全橋共用三十根條石、四根橫鎖石。中間層為條石橫砌,規格不一,橋面以沙泥和方石鋪成,橋面兩側設有寬0.5米、高0.4米的壓欄石。橋側面中部橫石匾上刻有“皇宋嘉定癸酉季秋潤月建造”字樣,為該橋建造年代無疑。此橋雖經幾百年風雨侵蝕,石質風化嚴重,但仍保持其古樸風貌與別致造型。其石拱形式與《清明上河圖》中的虹橋相類似,是研究我是古代石拱橋的重要實物資料,具有很高的歷史、科學價值。
關于這座橋,民間還流傳一個動人傳說,說是南宋名臣徐僑,因力主抗金,屢次把奸臣的罪行上奏朝廷,反而遭到了奸臣的排擠,只能罷官還鄉至徐湖塘。報國無門,悲憤交集的他,為了寄托憂國憂民之赤心和誓渡黃河洗國恥的愿望,把龍溪當做黃河,建造了這做古月橋。
古月橋———位于赤岸鎮雅治街村西側龍溪之上,以天體得名。月為天體,故名。宋嘉定六年(公元1213年)建。橋頂壓梁石上刻有“皇宋嘉定癸酉年秋潤月建造”字樣。原名野墅橋、大橋。古月橋全長31.20米,橋面寬4.5米,采用單拱縱聯分節并列砌置法建造,為迄今我國發現最早的肋骨拱券結構折五邊形石拱橋,2001年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國家級文保單位] 古月橋
{最后編輯時間:2021-07-16}
▲▲ 義烏古月橋橫石匾 ▲▲
▲▲ 義烏古月橋 ▲▲